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和好运常常和神灵、神仙联系在一起。在年节和重要场合,人们通常会置放一些装饰品和画像来祈求吉祥、兴旺和财富。其中,财神画像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物品。然而,除了日常祈福,也有时候人们需要“送走”财神画像。这个习俗源远流长,具有多种讲究。
首先,送走财神画像的基本意义是分别拜送。因为财富需要在全年不断流转,人们为了理财顺利和生意兴隆,常常会在过年过节或者临时接待重要贵客时摆放财神画像。然而,如果一直保留着这种象征物品,就会感觉很难交代。给财神画像完整的“告别礼仪”,则是向财神表示感谢、归还吉祥,也代表对全新收获的祈福。
其次,送走财神画像也有讲究的时间安排。通常,财神画像的拜祭礼仪在每年的正月初一、15日、二月初二、五月初五、七月初七、重阳等传统节日、节气或者特定日子进行。而送走财神画像的时间一般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1.过节结束后,最晚应在正月十五清明节之前; 2.当商家搬迁或者转运生意时,也有送走财神画像的必要。
再次,送走财神画像一般都会准备“告别礼品”。这些礼品的种类和多少不是固定的,通常都会视地域、习俗和人们对财神的信仰而有所不同。例如,南方一些家庭送走财神画像时,会准备红枣、糖果、饼干、糕点、五谷杂粮、植物等,而北方则更多地着重于食品,如面条、鸡蛋、饺子等。证据表明,这些礼品在古代都被称为“见财物”,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传统风俗。
最后,送走财神画像还有一些“贴心细节”。在送走财神画像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坏信号、避免碰到框棒。在有些地区,甚至有条民间规定,送走财神画像的人必须向外看门,而不能背对门口。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商人范蠡,据说他把原本属于财神的画像送到了隔壁邻居,结果,在一次巧合下,这位财神只走了几步之后就回到了他原本的主人手中。范蠡在获得了财富后,也发现了哪些事物是无价的。所以这个规定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传承下来的习俗。
总而言之,送走财神画像这个传统的习俗,在中国很常见,而每个地区的人们和他们祈求的呼声都不尽相同。送走财神画像并不是简单地贬低财富的象征,而是一种感恩、归还和投机取巧的方式。通过这样一个习俗,心怀善意的人们期望神灵能够眷顾他们,赐予他们更多的好运和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