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有哪些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大足石刻千手千眼观音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大足石刻有哪些和大足石刻千手千眼观音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如何看懂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有哪些千手观音最初的艺术形式是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即《千手眼大悲变相》制作的。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
其经和像虽在唐初就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但历经多种曲折和艰辛,才于一百年后在华夏土壤扎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庙壁画及石窟寺中此类题材仍然较少。目前见于画史记载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画家左全于唐宝历年间(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的,惜已荡然无存。有专家认为,在尚未发现更早的图像资料以前,敦煌盛唐时期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经变》,可以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图像。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
其主要景点:
大足石刻
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宝顶山石刻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宝顶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于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公元1174-1252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足宝顶山石刻刻势磅礴,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了解更多生肖时辰 资讯请关注:wwW.XzLou.cc。】
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艺术鉴赏旅游圣地,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华丽,璎珞蔽体,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手观音像被昵称为“媚态观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之美誉,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长约300米,高为7-10米,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
大足北山石刻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有三阶教、净士宗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镇山之宝”。窟正众观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石门山石刻
石门山石刻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题材诸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 1151年),沿岩崖造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 5米,造像12龛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的镌名。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是中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特别是6号龛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龛”世界少有。石篆山计有造像九组,约四五千躯,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鲁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难辨。
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诃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石刻群,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趺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
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耍。
南山石刻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生动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其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共有五处,分别为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下面就上述五山各列举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及介绍。
北山·转轮经藏窟·日月观音(六臂观音)
观音跌坐莲座上,她身具六手,上两手托日、月,后两手执长柄龙头斧与长剑,前两手捧钵及持杨柳枝。面庞丰满,秀盾垂目,雍容华贵,和蔼可亲。观音身后左右侧立二侍者,均身高1.33米。左边为,老者,头戴风帽,身着对襟长袍,左手执拂,右手于胸前竖二指,面部造型夸张,似含笑若有所悟,神情虔诚恭顺侍立,形象极为生动。体现了女性肌肤富有弹性的特点,给人留下一副雍容华贵、安详自在的贵妇人形象。宝顶山·千手观音
一般说来,千手观音造像少则几只手,多则几十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象征普观世界救苦救难。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符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因此这尊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南山·三清古洞
南山石刻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仙系统最完整的石窟造像。第5号三清古洞,共刻像421尊,以道教最高神“三清”为主,配刻以“四御”及圣母、王母等群神,生动地反映了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就内容而言,是最完备而有系统的反映宋代道教神第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石篆山·孔子及十哲龛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及儒家的创始人,相传其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宋真宗加谥为"至圣文宣王"。该龛中刻孔子坐像,其左右分别侍立颜回、闵损、冉有、端木赐、言偃、仲由、冉耕、宰我、冉求、卜商十大弟子像。这种造像风格,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石门山·西方三圣和十观音窟
此窟作品凿于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是石门山石刻中最大、最精美的一窟。窟正中刻西方三圣主像,窟两壁为十圣观音:左壁,内—外:宝瓶手观音,宝蓝手观音,宝经手观音,宝扇手观音,杨柳观音,善财功德。右壁,内—外:宝珠手观音,宝镜手观音,莲花手观音,如意轮观音,数珠手观音,献珠龙女。窟正壁刻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居中,头顶上方刻覆莲形宝盖,观音菩萨居左,大势至菩萨居右,皆头戴花冠,胸饰璎珞,身著柔薄袈裟,面目雅典秀丽,结跏跌坐。观音双手于身前持一柄莲花,冠前立一化佛。大势至冠前置一宝甁,双手于身前持如意。此处之十圣观音,是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佛经凿造的。十圣观音头戴的花冠玲珑剔透,面形饱满祥和,情态高雅,身材苗条,身饰华丽,飘带绕身。头后饰圆形头光,身后饰身光,赤足亭亭玉立于并蒂莲上,显示出一尘不染,宝贵典雅的神情,在宋代石窟中,不失为精品佳作。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