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坟头蹦迪(有人在我坟头蹦迪)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扫墓祭奠的日子,人们会前往坟头,为已逝去的亲人祭奠,缅怀他们的功绩和生涯。然而,在某些地方,如今清明节前夕,出现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活动——“坟头蹦迪”。 在一些地方,一些年轻人会选择在清明节前夕去坟头蹦迪,跳舞,唱歌,甚至饮酒、烧烤。这场景,着实有些让人难以掌握。在传统文化里,坟头是个令人恐惧的地方,是个需要尊重的地方。此时此刻,却有这么一群人,在祭奠祖先的日子里,却选择了把坟头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疯狂生活之地”,走上这条不合时宜的路,让人不禁感到疑惑和失望。 事实上,坟头蹦迪的现象源自渐进的社会变革,其中有很多年轻人不再尊重传统文化,抱持着“享受生命”的心态去看待一些传统行为。他们愿意追求自由、独立、刺激,不愿意糅合这些传统约束。于是,这种现象就逐渐产生、滋长,最终便成了一种另类的文化消费。 之所以说“坟头蹦迪”是不合时宜,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影响了别人的文化消费,打断了人们庄重祭奠的情感氛围,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对祖先和传统文化不敬,是文明常识和道德规范上不应该承受、也不可以支持的。 传统节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一直是个难题。新事物和旧文化都有它们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难以发现它们在其中的比重和搭配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历代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传统,以及对先辈的敬爱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趋近现代社会,吸收新的文化因素,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并非所有的新崛起的文化都是有杀伤力的。准确地说,融合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是当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上,我们应该挑选又好又合适的文化,对它们予以接受、传承和合理利用。那么,对于“坟头蹦迪”,我们必须的是强烈呼吁:尊重传统文化,不要走着“违法悖理”的路线,不要在“怀念死者”的日子里使人难以理解甚至“惊恐万分”。当我们走上这条合乎当代生活要求的路时,才能更好承受自己在传承历史和发展现代社会的双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