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传统节日的来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腊八节是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族的节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是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腊八节是什么民族过的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宗教祭祀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本来是中国年末祭祀祖先和百神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然而随着佛教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至迟在进入宋代以后腊八节逐渐与佛教的佛成道(觉悟成佛)日会通融合,成为既是民众传统节日又是佛教的节日了。

释迦牟尼佛诞生和成道的时间,佛典记载不一。最有影响的说法是《长阿含经》卷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等所记载的说法:佛二月八日诞生,觉悟成道的时间也是二月八日。

综合相关记述,是说释迦牟尼原是迦毗岁卫国(在今尼泊尔国南部提拉科特附近)的太子,离开王宫出家之后,曾按当时出家“沙门”的做法修持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米,如此六年下来,身体极度羸弱,后认识到苦行不能使人达到解脱,便放弃苦行。

走到尼连禅河沐浴之后,接受一位牧女献上的乳糜(用牛乳与米或谷粉做成的粥),吃后体力恢复,便在一棵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坐禅思维,在二月八日明星现时豁然觉悟。佛经称之为“成道”或“成佛”。

对于佛成道于十二月八日腊月的说法,似乎在南北朝后期开始流行,例如在北齐高僧南岳慧思的《立誓愿文》中就明确地说,释迦牟尼佛“腊月八日得成道”。

南宋及元明清以后,逐渐将腊八与佛成道日结合一起举行纪念活动。这可从禅寺实行“腊八上堂”得到证明,而相继编撰的各种禅寺清规将佛诞、成道等节分开纪念的规定则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这种做法。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实腊八节是我们大汉族的传统节日,传承已久,自先秦开始,腊月初八广大汉族人民就会过节,大家一起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以前的时候,腊八节这天还会祭祀祖先和神明,祈求来年丰收和一年吉祥如意。另外↑分析更多十二星座性格脾气常识请关注:wWW.CuixinGGu.coM,对于佛教徒来说,腊月初八是他们的“佛成道节”,因为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在这一天成道的。

直到现在,汉族人民每年腊月初八还是会过这个传统节日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隆重了,但是一般也是会做腊八粥的,而且中国有句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过腊八节,过年的气氛就开始有了,要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了。

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是传自印度,自宋代开始出现,每逢腊八这一天,上至朝廷宫廷,下至平民老百姓家里,都会煮上一锅腊八粥,自己食用的同时也会馈赠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到了明清时期,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民间,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祭祀祖先的同时,全家一起也会享用,祈福来年国泰民安,一家人幸福安康。

原来的腊八粥是用糯米、芝麻、果仁、桂圆、红枣、花生、莲子、杏仁等八种食材一起煮制而成,每个地方的食材还稍有不同。现在的腊八粥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家里有什么干果就用什么干果,混在米里面煮至而成。外面天气寒冷,北风凛凛,在自己温暖的家里再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真是一件幸福而又舒服的事情呀!

在北方的不少地方,腊八除了喝腊八粥之外,还会做腊八蒜。腊八蒜是用醋泡出来的蒜,正好等到除夕春节煮饺子的时候吃,解腻又开胃。有了腊八蒜,吃饺子也会多吃上一碗。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家那里腊八还有其它活动吗?今年的腊八粥你喝了吗?欢迎大家给补充一下你们家那里腊八节的不同习俗,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辞旧岁,张灯结彩换新颜!

导语:再过几天就是腊八节了,很多人都会吃传统食物腊八粥。实际上,我国很多地方并不过腊八节,所以也没有吃腊八粥一说,尤其一些少数民族,更是没有腊八节这个节日。那么,你知道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到底腊八节是什么民族过的呢?一起来了解。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汉族。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本来是中国年末祭祀祖先和百神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然而随着佛教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至迟在进入宋代以后腊八节逐渐与佛教的佛成道(觉悟成佛)日会通融合,成为既是民众传统节日又是佛教的节日了。

自上古时代起,有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还有什么风俗?

腊八节习俗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斧砍破枣树皮,将腊八粥糊入斧痕谓之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可以多结果。民谚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足见人们期盼丰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腊月初七夜,家家都要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煞是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据说,清晨,有的农人一起床,便去河沟、潦池打冰,将打回的冰块倒在自家地里或粪堆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

关于腊八节是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哪个族的节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