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粽子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我国最早的粽子是什么粽?)

各位老铁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最早的粽子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以及端午节最早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你觉得粽子应该是甜的还是咸的呢最早的粽子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粽子最初是甜的还是咸的

甜咸都可以。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品。豆腐脑有南甜北咸之争,粽子的口味也南北有别。

北方粽子以甜味为主,有红(研习更多十二星座月份 文章请关注:wWW.diAnXiNggu.cOM}枣粽、赤豆粽、蜜饯粽等;南方粽子以咸味为主,有猪肉粽、火腿粽、蛋黄粽等。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北京粽子较大,原料以糯米为主,部分地区用大黄米,馅料多为金丝小枣、红豆、蜜饯,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口感黏韧,味道清香。此外,河南省鲁山县西部、西南部山区在端午节会吃一种特殊的粽子——槲坠,槲坠以小米、黍子、红豆、豆角籽制成,有的人家还要加上板栗和大枣。

蜂蜜凉粽子是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特有的品种,它形似菱角,白莹如玉,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再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除常见的肉粽、咸蛋黄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蓉等为馅料的什锦粽。嘉兴粽子也是南方粽子中的知名品种。嘉兴粽子为四角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尤以鲜肉粽著名。制作鲜肉粽时,会在瘦肉间夹入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脂渗入糯米,使粽子入口肥而不腻、润滑细嫩。

四川人嗜辣的特点在粽子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四川粽子的主料为糯米、红豆,特点在于粽子中还会放入盐、味精、花椒、辣椒和少许腊肉,吃起来辛辣刺激。

扩展资料: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参考资料:

人民健康网——北粽清香甜南粽味咸鲜粽叶过绿藏隐患

中国网——粽子起源说

根据现有历史文献的记载,甜粽子比咸粽子诞生要早,而且早了好几个世纪。

关于粽子,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一书提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

这一时期,粽子的甜咸特征还不太突出。上文中的灰汁,指的是草木灰浸出的水,以“淳浓灰汁”煮出来的粽子,味道既不能算甜,也不能算咸。

灰汁粽子并非东汉独有,北魏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提到粽子时,说的也是“粟枣灰汁”煮出来的粽子。

可能在那个时代,粽子用于祭祀活动的仪式性要大于食用性,以至于数百年间没做什么口味改进。

粽子能在这样的场合出现,想必味道不差。可惜,唐人的记载总是只重视粽子的形制,角粽、锥粽、菱粽、筒粽、七子粽、秤砣粽……从未记录其口味是咸还是甜。

直到宋朝,市民文化勃兴,粽子品种较前朝丰富许多,形制五彩缤纷,南宋都城临安甚至“将粽子组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

关于粽子口味的记载也终于出现了,而这些记载所提到的,都是甜粽子。

如北宋张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粽子不但是甜的,还可以冰镇。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的“糖蜜巧粽”,也是从名字就极尽宣扬自己的甜味。

甜粽子的工艺已经成熟,但咸粽子,至少从文字记录看,找不到它在宋朝存在的证据。也就是说,在杨过、程英所处的南宋,根本不会遇到粽子吃咸还是吃甜的问题,只要说想吃粽子,那指的就是甜粽子。

咸粽子问世时,已经是明朝中叶了。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儿子宋公望写了一部饮食著作《竹屿山房杂部》,书中写到粽子,在一干“蜜糖豆沙”、“肥枣”、“去皮胡桃”之类的甜馅料中,还有一种“猪肉醢料”,也就是拿猪肉酱做馅的粽子,可能是咸味的。

至于金庸笔下的火腿粽子,更是晚至清朝中叶才被袁枚的《随园食单》所记载,出处是“扬州洪府”:在颗粒饱满的糯米里,放好火腿一大块,用大着叶裹之,封锅闷煨一日一夜,“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除了蒸得过久,这种食品跟今天的咸粽子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粽子最初是无味道的,就是纯用米做成的,后来慢慢发展在有了甜味和咸味。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同时期出现少量裹馅粽子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猪肉粽。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扩展资料

粽子形态样式: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粽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