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月食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天象知识_月全食的五个阶段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月全食的罕见天象,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全食的罕见天象,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引言:月全食是非常罕见的一种天象,而且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也可能是季节的原因。听许多人说月全食会几十年才出现一次,所以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月全食的天象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月全食我们会知道月亮本身它是不会发光的,而且它发光人们看见它非常亮,是因为太阳会反射出太阳的一些光,从而看见月亮是白色的。但是有时候月亮也会出现红色的光,我们当看到月亮是红色光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是太阳的光照射到地球了。地球上的一些光可能会反射到月球上,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月亮的光就是红色,所以很多人会观测这种红色的月光,虽然这种现象是比较稀奇,但是他不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也叫做月全食,他多费出现在一些农历的17 18 19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月亮是最全的。
二、月全食非常美丽而且你们会发现红色的月亮比较好看,而且人们看到之后会进行很多的遐想,红色的月亮它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而且红色的月亮一般都是月全食的过程,我们发现这个时候地球的周围大气层是比较稠密的,而且太阳中的光是蓝色,黄色,绿色还有紫色都被吸收了,所以就剩下一些红色的光,而且红色的光它的波长是比较长的,这个时候不容易被大气层给散射掉就会传到月球之上。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看见红色的月亮,红色的月亮虽然比较美丽,但是出现的条件是比较复杂,而且也是比较难的。而且我们发现初升的月亮都是红色的,初升的红日也是红色的,这个时候跟地平线中的一些7色映射情况有关,而且跟光色也有关。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日食介绍】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科学解释】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如果在朔日,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发生日食,这是要满足的第二个条件。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方,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太阳的一部份怎么会消失了?这是那部分的太阳刚好那时躲藏在月亮后面。这是2005年的第一个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观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图。日食其间,太阳、月亮与地球是在一直线上。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场,可观测偏食的地区则跨越南美洲与靠南方的北美地区。上面这张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数字相机在上周五所拍摄的。美国北卡罗莱那州 Holly山区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阳暂时地从满天乌云中穿出。拍摄了一连串的影像后,这张最佳的日食照片是与另一张没那么好但有飞机的照片数字合成而来。
【发生的次数】
以下是20世纪(1901-1999)发生全世界范围内日食的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月食的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
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
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
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观看日食的知识】
巴德膜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减光10000倍
摄影:3.8
期间,太阳不会发出任何特殊的射线。日食的观测常常被曲解,太阳不会预知地球上日食的发生,不会发出其它的射线,因此日食时待在室外并无害处。但看日偏食时应该凝视还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时太阳光虽比平时弱很多,但如若直视,对眼睛还是有伤害,可能损伤眼角膜。人们由于好奇心,会凝视或斜视太阳。当然,日偏食还是很刺眼的,如果你看太阳久一点,没等你反应过来你的眼角膜已经受损。日食时眼睛受损不是因为太阳的异常,而是人们由于好奇而没注意保护措施。无论日食发生与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不要用所谓的“墨镜”;不要用“太阳镜”,甚至几个叠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阳在镜子或水面的像;
用14号焊接镜看太阳;用有特殊涂层的迈拉镜观看,这可以从著名的天文馆或科学博物馆获得;构制一个孔式投射器。
【日食的故事】
对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阳对粮食耕种、日常生活的影响,你就会关心天上的太阳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中国古代认为日食是因为一条龙吞掉了太阳,其它的文明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有许多“解决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据传,曾经有一次致命的日食报告错误。这是说公元前二世纪的两个中国天文家由于一些原因没报告日食。那时的中国帝王认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视天象,认为那是上天给的暗示,因此他请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观测天象。那时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预言,但日食是可以预测的。两位天文家没有告诉帝王日食这一重大天象的发生,帝王盛怒,将两人斩首示众。那时的天文学家比现在危险得多。
附录
【太阳的相关知识】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 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日冕
太阳最外层的大气称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围达到太阳直径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接近圆形;在太阳宁静年则呈椭圆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冕洞分为三种:极区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阳能以太阳风----物质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质。冕洞是高速太阳风的重要源泉。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观庞大的物质和磁场结构,它是大尺度致密等离子体的突然爆发现象。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领略更多星座性格特点内容请关注:wwW.xinGzuolIn.coM)它。当太阳上有强烈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太阳风携带着的强大等离子流可能到达地球极区。这时,地球两极就出现极光。极光的形态千变万化。太阳系内某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发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线耀斑,它的波长只有1~8埃或更短。它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
日浪
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辩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太阳活动预报
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对现代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现代尖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线耀斑直接引起地球电离层骚扰,从而影响地球短波通讯。太阳质子事件会危及宇航员和宇宙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也构成辐射威胁。另外有人统计,剧烈的太阳活动与地震、火山爆发、旱涝灾害、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交通事故都有关系。所以,太阳活动和日地物理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太阳活动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预报和警报。日地空间环境作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在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开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太空环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的静态模式,对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动做了安全性的预报。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动下,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自1979年开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国际日地预报会议均如期举行,规模逐次扩大。为了联合和协调各主要国家的工作,成立了联合的预报中心。总部设在美国,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分布于全球。我们北京区域警报中心是其中之一。进入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间天气”。
太阳活动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2年,它包含两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在每个周期中,太阳黑子的磁极极性相反,而其他各种日面现象的变化也象黑子一样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些日面现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应等的频数起伏,磁效应则包括极光和对地球上无线电干扰的增强。太阳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时也称为太阳活动周)是施瓦贝于1843年宣布发现的。有人企图把太阳活动周期同其他各种现象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太阳直径的微小变化。甚至树木年轮的变化都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最早的日食记录】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人们仰望天空,之间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后,却又开始复原了。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察,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例如在《春秋》这本编年史终究记载了有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从公元3世纪开始对于日食的记录,更是一直延续到近代,长达一千六七百年之久。
【持续时间最长的日食】
日食(月亮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持续的最长时间为7分31秒。1955年发生在费城西部持续时间为7分8秒的日蚀是近年最长的一次。据预测, 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时间7分29秒的日蚀。1995年,泰国曼谷的一次日蚀中,一位母亲和孩子被摄影照片,这次日蚀在该国某些地区为日全蚀。月蚀(月亮运行进入地球的阻影)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小时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们看到这种景象。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十年日食时间表】
年月日类型最佳观测点
2008 2 7环南极洲、太平洋
2008 8 1全加拿大、北冰洋、苏联、中国
2009 1 26环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2009 7 22全印度、中国、太平洋
2010 1 15环非洲、印度洋、缅甸、中国
2010 7 12全太平洋、南美洲南部
2012 5 21环中国、日本、太平洋、美国
2012 11 14全澳大利亚、太平洋
2013 5 10环澳大利亚、伊里安岛、太平洋
2013 11 3全环大西洋、非洲
2014 4 29环南极洲
2015 3 20全大西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冰洋
2016 3 9全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16 9 1环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2017 2 26环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非洲南部
2017 8 22全太平洋、美国、大西洋
2019 7 3全太平洋、南美洲
2019 12 26环阿拉伯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太平洋
2020 6 21环非洲、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中国、太平洋
2020 12 15全太平洋、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1 6 10环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苏联
2021 12 4全大西洋、南极洲、太平洋
2023 4 20全环印度洋、伊里安岛、太平洋
2023 10 15环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
2024 4 9全太平洋、北美洲南部、大西洋
2024 10 3环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6 2 17环南极洲、印度洋
2026 8 13全北冰洋、格陵兰岛、大西洋、欧洲极西部
2027 2 6环太平洋、南美洲极南部、大西洋
2027 8 2全大西洋、非洲极北部、亚洲极西南部、印度洋
2028 1 26环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欧洲西部
2028 7 22全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食 [yuè shí]
天文现象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1]
中文名
月食
外文名
Lunar eclipse
类型
天文现象
发生时间
农历十五前后
解读被日食月食改变的命运
日食和月食这两种自然现象在人类历史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某些重大时刻甚至左右了历史进程。例如公元二世纪罗马攻打马其顿王国,指挥官凯勒斯利用他的博学,在战前,向士兵预测将会发生月食,呼吁士兵不要害怕,使罗马士...
2018-02-01
传说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2]
分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3]
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1.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食既(仅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原因: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的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同样的道理,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朝阳与夕阳不是白色的,而根据高度因为大气折射程度不同,呈现橙色或红色。)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6.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食甚时如月球恰和本影内切,食分等于1。食甚时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1的数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径进入半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来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觉察到。[4]
月食全过程
出现时间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5]
亮度
由全食的月球的颜色和其它特征以及邓祥(Andre-Louis Danjon)制订的月食光度表,评定月球的亮度。如果你有近视眼,拿下你的眼镜,比较失焦的月球和失焦的恒星(已知亮度)。如果你有双筒望远镜,反过来看月球,并配合亮度减弱系数,再比较肉眼观察恒星的亮度。记录在月偏食的每一阶段,月球边缘的可见程度,以及暗淡的恒星转为可见的情形。月球在满月时的亮度达-12½等,在较亮的月全食时降到-4.0等,在很暗的月全食时约可降到4.0等。近代评定月食时的月球亮度几乎都是使用20世纪初法国天文学家邓祥制订的月食亮度表,该表分为五个L级距,L表示光度(Luminosity),每个级距都有各自的定义。这个分级表极为有用,但总有一些月食是混合型的。所以,有时候你可以使用小数,例如:L=3.4、L=2.5来评分,甚至给予不同的月面位置不同的等级。那么在月全食的不同阶段呢?大部分的书籍都指出邓祥月食亮度表的理想适用时间为食甚前后。不过该表的确包括一些本影边缘的特徵,通常只有在食既或生光前后才看得到。
月食
邓祥月食亮度表 L=0非常暗的月食,月球几乎看不见,尤其是在食甚时。
L=1暗的月食,灰色至棕色,月面的细节难以分辨。
L=2深红或锈红的月食,本影中央特别黑,外部边缘则较亮。
L=3砖红色的月食,本影边缘较亮、黄黄的。
L=4橘色或古铜色、非常明亮的月食,本影边缘明亮、蓝蓝的。或许在邓祥月食亮度表以外的最好方式是比较被食的月球的亮度和行星或恒星的亮度。但是,相形之下,月球的总亮度是散布在很大的区域,我们如何来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总亮度呢?如果你的近视眼度数很深,你只要用手拿著眼镜来观看失焦的月球和恒星,只要它们的影像差不多大了,就可以比较它们的亮度。(如果月亮和恒星有不同的仰角高度,需考虑大气消光的影响,参考观天习题十二)。如果你没有戴眼镜,你可以使用凸面的镜子或圣诞树玻璃挂饰类的反射物体来比较月球和恒星。(它们可以让月球看起来很小)。
如果你有双筒望远镜,你可以反过来用大镜片的那一端来看月球,月球会变成亮度大减的一个点,这样就可以和肉眼所见的恒星来比较亮度。用错误的方式来看月球,其亮度会减多少只和望远镜的倍率有关。假设光线经过双筒望远镜时损失了25%,月球和行星观测者协会订出了倍率-亮度减弱系数:6X-4.2等、7X-4.5等、8X-4.8等、10X-5.3等、11X-5.5等、20X-6.8等。人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来辅佐邓祥月食亮度表呢?该表提到了一些月面特徵的可见性,你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叙述,例如月球海的可见程度,最小可见的月球海,月球边绿的可见程度等等。这是有点狡诈的问题,因为月食时,月球某一侧的亮度可能会造成另一侧的边缘较难见到。最后,你还观察在月食时从背景浮现出的无数恒星,来测量月食的黑暗程度。即使是最明亮的月食也允许出现同样的效果,如同最暗的月食。只有在初亏至食既的阶段,如果可看到更多的恒星,才表示将会出现较暗的月食。不过这个测量方式的难度颇高,因为你只有短暂的时间测量极限星等,而且你的观测地点可能本身有些限制(例如光害),或是受到当晚的大气清澈度(Transparency)的影响。当然,评定月食时月球的颜色和亮度会受到你的气象及天空条件的影响。所以尽量选择远离城市光线的观测地点,并祈祷有一个非常清朗的天空。
月食
百年月食表
日期食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全食持续时间月食持续时间
2006.09.08
0.189
02:05
-----
02:51
-----
03:38
-----
92.6
2007.03.04
1.237
05:30
06:44
07:21
07:58
09:12
74.2
221.7
2007.08.28
1.481
16:51
17:52
18:37
19:23
20:24
90.7
212.9
历史记载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古代中国与非洲民间认为月食是“天狗吞月”,必须敲锣打鼓才能赶走天狗。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6]
[1]月全食拍摄全攻略.网易.2015-04-04 [引用日期2015-07-12]
[2]月食传说与记录.搜狐IT.2004-04-28 [引用日期2013-12-27]
[3] 26日将发生月偏食大部地区可赏"带食月出".大众网.2010-06-25 [引用日期2013-12-27
科学认识论物理学专栏作家
7月28日,月全食、火星伴月天文奇观大指南!
7月28日,如果您所在地区在凌晨2点到6点之间能够看见月亮,那么便可以观赏到月全食天文奇观,神奇的月亮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颜色变化(由亮白变为暗红色再变回亮白),中国古代称为“蟾蜍食月”或“天狗食月”!观赏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及安全(人多看起来会更热闹)。同时还可以在最小满...
2018-07-27583阅读61687
界面新闻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让朋友圈斗图只是副业超级月亮曾改变过人类历史
几千年前,一些地方认为一旦出现日食,国王就会丧命。于是在猜测会出现日食的100天内,国王会暂时退位,在宫里以农夫的身份生活,并找人替死。
2018-02-021638阅读216217
热点说时事热点,尽情分享
被日食月食改变的命运
日食和月食这两种自然现象在人类历史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某些重大时刻甚至左右了历史进程。例如公元二世纪罗马攻打马其顿王国,
文章分享结束,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和天象知识_月全食的五个阶段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