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十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节日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月圆之时,全家人一起欢聚,赏月、品茶、吃月饼,亲情友谊显得格外珍贵。
回到1967年的十月初七,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风生水起,人们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和平与安宁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中秋佳节依旧是值得庆祝的重要节日。
那年的中秋节,还是很多人和家人聚在一起庆祝,但却多了些不同的仪式和习俗。宣传干部会在街道、社区晒出革命家的像片和政治旗帜,号召人们要传承革命英烈精神,勇于前行。而一些学校和机关则会举行文艺晚会,唱红歌、念慷慨激昂的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信仰。
十月初七是个月圆之夜,赏月也是庆祝节日的重要仪式。据记者探访,那年中秋节,许多家庭都在室外搭建了临时的月亮亭子,架好了借来的摄影设备,等待着月圆。月儿从云里出来,透过亭子的框架,洒下淡淡的银色光辉,照亮着聚在月亮亭里的人们脸庞上深深的欣喜。这时,大家都会一起拍照、庆祝,留下珍贵的回忆。
中秋节当然少不了月饼。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月饼糊糊的馅料、皮饼的质地等等不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很多人都用别的食品替代着庆祝中秋节。像有的家庭建立庙会,摆放小摊位,裹着甜馅儿的油饼要比月饼便宜得多;有人则在家里自己做糯米粑粑,放上花生酱或猪肉,自成一片乐趣。
总之,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很艰难,但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庆祝的精神却从未停止。现在,时代在不断变迁,但中秋节的庆祝习俗已经成为我们家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记得神仙赏月,也将自己的祝福和感恩之情尽情地表达出来。无论是在哪年的十月初七,中秋节的来临总会激荡起人们的心弦,让我们倍感亲人的相伴和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