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山》
“山,只为高处坐,水,唯因深处流。”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所描写的田园山水。几百年来,山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寻求心灵安宁的避风港。而现代人,也不断地为了逃离喧嚣的城市,逃向大自然、逃向山林,去感受这种从内心深处涌动出的平和与宁静。
许多人热爱旅游,对于他们来说,山不仅是美景,还是一种机会——机会去做自己,去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和疲惫。在山间,那些从容淡定,悠闲自在的人们,也一定在慢慢忘记那些紧绷的神经、沉重的负担、忙碌的生活,他们能够真正地松懈、放松,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自由和灵动。如果一个人想要摆脱命运的压迫,忘却世间的恶习,那就坐山吧,徜徉在山间,享受天赐的美丽。
山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生灵——树木。它们被科学证明可以依靠地力、水分、日照、气温形成自身庞大的生命力,汲取天地间的精华,呈现出其中生命的本质和独特魅力。遵循自然的规律,生长在山里的树木通常比城市里的树木显得更加得高大,更加得苍翠、更加得坚固,那份从天地间汲取的潜在生命力,才是让它们能够在岁月中承受风吹雨打,磨损而不蚀的关键。人们也应该如此,保持自己的身体与精神上的自然平衡,才能够在生命的风雨中不言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山水之间,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亲情。在整个人类的历程中,生命、感情、理想和道德是构成人类的根基,而这四样东西都可以在山中体现出来。只有去过山中,才能真正感悟到大自然中的真谛,在自己的面前开阔的、原始的、坚硬的石峰、毛石、溪流、树妇 ,都成为了自己生命崇拜的对象。同时,人们也能够与家人或者爱人在山中一同体验自然的美好。那种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感觉,不仅留下了每个人美好难忘的记忆,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纽带。
“人在景中赏,景在人中存。”坐山的人在自然之间安顿自己,消除心灵上的焦躁、不安与困顿,放松身心,回归内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坐山,不仅是体验自然的美好,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寻找自己、体验自己、跳出自己。让生命本性与自然相融合,回归那个不被污染的干净世界,找到真实的自我。
坐山,已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的渗透,一种理性的生存与生命的探索。在逃离都市的喧嚣与嘈杂声中,放松和愉悦是坐山的基本目的,也是为了我们能够更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更好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去用我们的生命刻画上一幅墨色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