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的财神里为何什么变化都没有?》
中国人民信奉的神灵众多,其中之一就是财神。财神庙、财神爷,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形象。每逢贺岁,拜财神、祈求财运兴旺的风俗也在全国范围内流传。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奉祀财神的庙宇,其中又以“开光的财神里”最受追捧。不过,近年来,有人质疑这些庙宇开光之后,除了盈利之外,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和成效。这可能与庙宇管理、信众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庙宇管理水平的问题显然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商业化、敛财为主的庙宇来说,他们的态度和目的往往是明确的。他们并不关心财神的神格,只把它当做一种敛财工具。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选址、装修、收费等方面,偏重于营利,而忽视了庙宇的神性和信众的感受。对于这类庙宇,开不开光、请不请灵,都不会对其经营产生多大影响。
其次,信众素质和社会环境也是原因之一。财神庙表面上看似是以祈求财运为主题,但实际上财神庙所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中,财神是代表着“金钱至上”和“物质主义”的存在。而这种价值观对于众多信众来说,就变成了“我要金钱”和“只有成功才有价值”的心态。“开光”和“请灵”虽然能贩卖信仰,但其本质是让信众以求财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而这种心态,顶多是应景,却不是“道德、法律诚信”等关系更广泛更深远的价值观得以升华的源头。
再者,社会变革和浪潮也会对这些庙宇产生影响。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传承已经遭遇了多方面的挑战。非理性的追求和尊重,当其成为了主导,又很难改变其本质。于是,即使在“开光的财神里”这样的庙宇里,所敌我人类在金钱面前的争斗和权力的争夺,依然是未必能重现财神巨变那场鲜明的实行。而并非刻意设立恩赐金钱、让求者永存期盼的铜鼓。
综上所述,财神庙之所以在“开光”之后没有多少变化,其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无论在庙宇管理、信众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需要有更多的察度和反思。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不断的挑战中,使得庙宇和信仰本身得以更加立体化、更加稳固。这正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对历史和对信仰的归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