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仙游的由来100,以及仙游的民间传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仙游的由来100游神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莆仙的神话传说 不是成语,是故事提起仙游县名的来历,人们自然会想到何氏九仙的故事。仙游有许多地名都和九仙有关。
传说,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除了老大的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都是双目失明。有一年,九兄弟跟父亲到江西临川淮南王刘安家去作客。那天晚饭后,他们听到父亲和刘安在堂上窃窃私语,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得知刘安要谋反。他们苦苦劝告父亲千万不能和刘安合谋,可是父亲不听劝告,九兄弟只好连夜悄悄远走。
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翻过巍巍的武夷山,涉过滔滔的闽江水,最后来到了仙游海滨。这时,秋去冬来,枫叶流丹。他们采枫叶,折枫枝,在山坡上盖起一座亭子,当晚就在这里过夜。后来这地方就叫“枫亭”。
第二天,黎明时候,九兄弟离开枫亭,往北面方向走去。傍晚时候,他们到了一座山岗上。这里古木参天,竹林苍郁,清溪蜿蜒,水声潺潺。兄弟们来到溪边,捧起清凉的水,连喝几口,觉得其味清甜,沁人心肺。接着,他们掬水洗脸。水珠碰上眼睛,感到有点亮光;再洗几下,眼睛全部睁开了。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这地方就叫做“仙水溪”。古时候,人们还在溪边建了一座“洗睛亭”。
何氏九兄弟重见光明后,高高兴兴,爬上山顶,决定在这里安家。他们忙着伐木搭架,一夜工夫,就把房子建起来了。第二天早晨,兄弟们开始生火烧饭。这时,有几个樵夫上山砍柴,老远看到山顶火光直冒,以为山林失火,边叫边跑,往山上冲来。何氏九兄弟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往东边逃去。后来这地方人们就叫做“九仙山”,传说石头山上还留着仙人们的巨大的脚印哩!
他们离开九仙山,又往深山里走,见到一个天然的石湖,宛如一面银白的镜子,镶在翠岗碧谷之中。湖的四周,千岩竞秀,百花争妍,胜似世外桃源。从此何氏九兄弟便在这里居住下来。
当时,仙游山区瘟疫流行,灾害频繁,地方官员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何氏兄弟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们白天上山采药,晚上在湖边炼丹。炼出的丹药送给人们驱邪避瘟,每人吃一粒,药到病除。这样,一传十、十倍百,连莆田、惠安等地有病的人,都到这里求医取药。从此,这一带人民添福益寿,喜庆平安。
九兄弟为人们采药炼丹,不知忙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那年到了中秋佳节,夜晚明月高悬。九兄弟临湖赏月,忽见湖面金光万道,刹那间,跳出九条鲤鱼,身有翅膀,跃跃欲飞。原来湖中的鲤鱼吃了九兄弟炼出的仙丹,已经成了“精”,就要上天了。兄弟们心中大喜,各乘一条鲤鱼,冲天而去,成了“神仙”。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称为“九鲤湖”,至今仍然是个名闻远近的风景区。据说九兄弟“升天”之后,还不时下凡“显灵”,给人们送药治病。人们为纪念这九位仙人,就在湖边建了一座“九仙祠”。仙游县原名清源县,就因为何氏九仙游过这里,才改名为“仙游”的。
何氏九仙炼丹活动的种种传说,在福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福州、福清、莆田、仙游等都有九仙的庙宇之外,至今福州于山还有炼丹井、九仙观等遗迹,相传这是何氏九仙的最初炼丹之处。福清石竹山的九仙观,则相传是何氏九仙的离宫,每年春天九仙皆居住于此。最具盛名的是仙游九鲤湖九仙祠以及棋盘、炼丹灶等遗迹。福建民间还普遍传说:何氏九仙“春住石竹,秋往九鲤”。所以自古以来,福清的石竹山和仙游的九鲤湖,一直成为闽中善男信女春秋祈梦的重要场所。相传,明代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也曾到九鲤湖来祈梦。
明代姑苏城的著名才子唐寅(字伯虎),出身于商人之家,但少年早慧,才华横溢,性情奔放。他的父亲唐广德希望他能以科举起家,为官作宰,光耀门庭。唐寅在父亲的督促和明师的教导下,刚及弱冠之年就在苏州府学补为生员。广德听说福建仙游九鲤湖仙梦对科举考试的预测特别灵验,就带着唐寅千里迢迢前往九鲤湖祈梦,没想到唐寅梦见的是仙人惠赠他一担墨锭。唐广德连请几位读书人圆梦,都说这是个吉祥的梦兆,预示着孩子将来会以文章取得功名。但唐寅心里总觉得不大对劲,认为这个梦或许是暗示自己一生只能跟笔墨打交道,对仕途恐怕没有多大益处。从此以后,他便无意于科举,一心只仰慕古代英雄豪杰、风流才子,日日与同乡的狂生张灵纵酒放怀、高谈阔论。广德看到儿子不肯用心追求功名利禄,心中郁郁寡欢,不久便病故了。这时,唐寅已27岁,他深感自己对不起死去的父亲。比他年长10岁的好友祝允明(号枝山)也劝说:“你总该中个举人,以慰令尊在天之灵吧。”唐寅回答:“明年正当大比,我想闭户用功一年,争取乡试第一,否则,便永远弃绝功名之念。”
游神的来历和传说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里诸如元宵,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认为只有让神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保佑四方百姓。
潮汕流传着一句熟语:“盐灶神欠拖。”说的是从前澄海县盐灶乡有一【学习更多十二属相性格文章请关注:www.kAnxZ.CC;.人外出经商,临走前,带牲礼到神庙里测前途,得到一吉签,于是满心高兴而去,结果却亏本而归。这个人一气之下,将神像推倒在地,还不解恨,又用绳子套住神像在地上拖行。
此后,他再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纷纷效法,以拖神为乐。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
跟这方式相差不多的要数潮州卧石乡的游“三山国王”了。每年的正月初九,乡民便将庙中的“大王爷”等六尊木雕偶像抬出来,初十全乡家家户户摆牲祭祀,焚香烧元宝。到了十一日,便将神像送回庙中。
送回神像时,有的人将神像夹在腋下,有的人将其扛在肩上,还要故意让神像相碰撞。游行结束时,将神像集中在空旷的地方,抱着神像狠狠一摔,这叫“舂老爷”。
有的地方,甚至用草绳子套住偶像的脖子在地上“五马分尸”。这种方式,潮州俗语叫作:“卧石老爷(神)愈食愈惊”。据说是能够把神像弄得越破越烂,则来年的运气越兴旺。只要游神后把神像修补完整就行了。在潮州一带,游神活动最隆重的莫过于游“安济圣王”。
明初,潮州人谢少苍任永昌府官。有一次,当地发生旱灾,他开仓济民,不料触怒朝廷,被处酷刑。行刑时,梦见一神明暗中庇护,谢少苍觉得这位神明同王伉庙里的塑像一模一样。
为了感恩,便将他们带回潮州。适逢韩江水急,便将神像供置于“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后人感恩,称之为“安济圣王”。
游“安济圣王”时,先掷杯茭选择吉日,日期一般在元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首先是“洗安路”。
“洗安路”的队伍前头是马头锣,后面是“肃静”、“回避”仪仗,沿着未来要出游的路线行进,敲锣宣布出游日期。
洗安路的目的在于扫清路障,驱除妖邪,同时也提前通知各家各户,各家各户闻知后,便纷纷大扫除,准备五牲,蒸做甜馃、红馃桃、发馃、元宝、鞭炮。
经过紧张准备,到了游神这一天,便到青龙庙门前鸣放礼炮。
鸣放礼炮后,将安济王爷及“大夫人”、“二夫人”的神像请进銮轿,然后举行“拜起马”仪式。仪式完成后,由几名大汉抬神轿游行。
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卜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安路牌“肃静”“回避”和八宝法器;接着由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后面才是“安济圣王”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三乘轿。
然后便是十三班潮州大锣鼓。每班有三或六面彩标,一面大鼓、八面锣、两双钹、亢锣、月锣、小钹、钦仔、深波、苏锣、大小唢呐、二十八节大笛、扬琴、古筝、木琴、云锣、大宛、大提胡等等。
神轿经过路段,各家各户都在门口设祭。游妈祖神也十分隆重,富豪人家往往向妈祖神像赠金戒指、金项链。游街时候,妈祖戴玉佩金,十分荣耀。
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妈祖显灵来惩恶扬善的传说。
有一次,有个小偷看到妈祖手上戴着金闪闪的戒指,便把它褪了下来。没想到,刚跨出庙门时便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走才好,整个夜里兜着庙子转。三月春寒未去,等到天亮,庙祝出门一看,小偷被冻得缩成一团,龟缩在庙门口。
又有一善良的老太婆,每日里到天妃神像面前焚香颂愿,诚心礼拜。天妃感其诚,赐予老太婆戒指一枚。这天,老太婆焚香完毕,刚跨出庙门,便见地上有一枚戒指。老太婆转身入庙,在天妃面前掷杯问示,是否可以拿走戒指,得圣杯。于是老太婆便高高兴兴地拿走了戒指。
每当游妈祖神时,围观的人都争拥上前摸神像或者銮轿,以求得来年好运。
宋宝五年(1257年)《仙溪志》仙释目载了15则道、释传说。其中最早的是九仙故事:汉元狩时(公元前122-公元前117年)临州何氏兄弟9人炼丹跨鲤飞升成仙,其经之地故名仙湖(仙游九鲤湖)、仙水、九仙山、仙岭(何岭)、枫亭、仙游(县)。
南宋时,刘克庄《义勇普济吴侯庙记》说:莆田延寿坡作于唐神龙年间(705—707年),吴兴堤宝刀奋空拳,捐不赀之驱探不测之渊,水怪毙而金堤坚。讲吴兴在杜塘筑海堤围垦,又筑延寿坡灌田400顷,始创北洋水田。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莆田人李俊甫的《莆阳比事》也载有一些故事传说,如“神女护使”条说宣和五年(1123年),路允迪使高丽遇风,莆田神女林默显灵护使安渡。
民间故事在流传中经过了加工塑造。如莆田人进士李丑父开庆元年(1259年)的《灵慧妃庙记》说:镇江京口灵慧妃庙中林默的陪神威灵、嘉佑两侯是莆田朱默兄弟,“生而能神,扬灵宣威,血食于妃宫最旧”。明弘治《八闽通志》却说:唐古田令朱曦之后裔、莆田黄石林井人朱默在孕胎中时有啼声,及弥月其母梦神入进堂而生下。朱默生而神异,谓同舍曰:吾将千人可鞭笞远夷,乘谷城山庙中的泥马以往,驺从甚多。其仆道遇之而返家,默却酣卧帐。22岁不疾而卒。宋建炎四年(1130年),显灵护高宗渡江,被封为章烈侯。淳熙间,族人朱德创庙;绍定间赐额“显济”。可见宋时朱默兄弟的故事流传到明代,发生了变异。明万历时草创、清康熙时编辑的《天妃显圣录》却又改写成林默收伏海中的嘉应、嘉佑二魔为将,列水阙仙班。
对莆仙地域流传的民间故事,市文化局进行了搜集整理,1992年4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莆田市卷》内部出版,共25万字,选入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共184篇。同年6月,莆田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又将《妈祖的传说》结集交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9万字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