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法原(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度数)

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法原的问题,以及和七政四余天文星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七政四余天星择日应用七政四余推变黄道术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法原

介绍

天星择日法正因有如此之效用,故历来被视为最上乘、最高深的择日法,很多人学了一辈子择日,也只是闻天星择日之名,而未睹天星择日之术,原因就是封建皇朝严禁老百姓学习天星择日大法,明朝初年颁布“习历者遣戌,造历者诛死”之令,因为天星历法准验非常,造福神速,禁止老百姓学习,就是为了让皇位皇权巩固,永远接受皇家的奴役。

天星择日法宝贵非常,故杨公在《造命歌》前加上“千金”二字,如非有德有福缘之人,纵给千金也不能传授,可见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之理。

既然天星择日法是中国择日界视为位阶最高的一种,仅在宫廷使用,所以一般民间不易窥知。清。光绪年间的《御览天象渊源》,1-4为钦天监实务,但内容艰深即使是饱学之士,也难以入门。而民间虽传有《天步真原》,其中卷二,即在计算弧角天星的天宫图及行星的位置,但处处需要查对数表及行星位置的星历表,在当时中国尚未有球面天文学的观念,可以想象,有心之士欲学无门。而民间择日学馆,又严禁私传,但大多也只处于不知真正原理,仅懂得计算步骤而已,其中错漏颇多。

辨伪

乌兔太阳择日法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民间俗师不懂天文,无法推算天星,便伪造出“乌兔经”,即乌兔太阳择日法,说是杨公择日真诀,并摘录蒋大鸿《天元歌》“一卷天元乌兔经,留与人间作宝筏”之语,以示源于经典。

那么乌兔太阳择日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作一简要的介绍。

方诀法

起例歌诀:「冬至坎宫起甲子,立春艮上震春分,立夏巽四顺甲子,离夏至定逆轮。立秋坤上秋分兑,立冬日在乾上遁。挨到用日止何位,更从本起星名,土金杰罗孛日月,计木九星依次行。如遇日月金木吉,土杰罗孛计凶。」

起例歌诀如下:

冬至起坎立春艮,(即冬至坎宫起甲子,立春艮宫起甲子)春分震上甲逆,立夏巽宫从顺走,入立夏巽宫起甲子顺行)夏至离宫定逆流,(夏至离起甲子逆行)立秋坤上秋分兑,立冬乾上走无休。

九宫

乾六←立冬兑『推荐更多十二生肖查询 常识请关注:WWw.chAxZ.cC,】七←秋分艮八→立春离九←夏至

中五

巽四←立夏震三←春分坤二→立秋坎一←冬至

冬至、立春、春分、立夏、顺甲子,夏至、立秋、秋分、立冬、逆甲子。

土、金、木、罗、孛、日、月、计、水九星,由所到宫位推排(顺随节气)

                   七政四余推变黄道术

    如果,我们学星命的人,只要稍那么,稍那么花上一丁点时间,其实就能明白,我们中国的黄道,不是现在的人所讲的黄道,不是现代意义的黄道。学界会叫他为“准黄道”。所以,我会花上点时间,讲下,这个黄道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看起来好像过于“专业”了。但还是要讲下,因为,就七政四余来讲,我们有星历可以直接导入了。等于是,我们可以不用去学“步五星术”,不用再为推步问题而止步了。但黄道变化则不是,我们古人的所谓的“推进退差”“推黄道术”“依四正岁差变黄道”,因为清开始己经引入了现代的黄道,是与果老星术的黄道,全然不同了。所以我希望能写上点算法,以期真研究果老的人,能稍多少了解,原来是这样算来的黄道。更希望有些人如要设计七政四余排盘软件,能借着这个文,明白怎么去寻找资料学习“推变黄道术”。设计出果老仙术的排盘软件来。

    对我们的古人来讲,赤道是相对来讲“亘古不变”的。使稍有变化,也只是“前朝或测未密”。当然,从现代科学来讲,是一直在变的,虽然变化的很微,很微。

     而黄道呢,则是“常变”的。所以历代常出现,黄道数据的变化。以致唐后,每布一历,就会重新布定黄道28星宿数据。此黄道,大多时是根据赤道去推变,偶尔加以实测,因为对我们的黄道来讲,他其实就相当于是“赤道数值在黄道上的投影”。所以就会有个“推黄道术”,即根据赤道数据,引用黄赤道之间的变化规律,去算出“黄道”。

    如果从明文记录来讲,中国很早就有黄道数据记录。而再再再明确的记录黄道测宿事件,则是公元103年(汉和帝年间)“太史用黄道铜仪测得二十八星宿黄道距度值”,后来被东汉的四分历吸收运用。而黄道和赤道之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如从明文记录来讲,是始于东汉张衡,张衡用“竹篾”去量黄赤道度的数值变化,得出两者的“进退规律”,以后“进退有差”“进退之差”这样的字眼就成了天文历法志常见的字眼。并且后期的变化,无不由“进退”为基调。然后,将这种黄赤道度“进退”变化规律,直接明文入历,则是东汉末刘洪的乾象历。

一:第一种算法。

是以,第一种推黄道术,并且其实不是第一种,而是以后的推变黄道,基调都是“进退”。其它只是算法的区别而己。

算法是,先将赤道数据布好。然后,将赤道数平分,平分为四个大象限(两至两分)。再每一大象限起点开始,每4度为一限,从春分(秋分)到夏至(冬至)。黄道相对赤道是增数。即赤道每4度一限,黄道数会增加1/4度。当赤道数到了45度时,黄道数到达48度,即相差3度,这己经是最大值了(现代实测算,最大值是2.5度)。然后,开始递减式的增法。即如是将黄赤道拉成一条线,一条会慢慢增长的线,他们的规律是,春分开始,黄道这条线,会比赤道增长得快,赤道增长得慢。到了45度时,两者相距最大是3度。然后开始,黄道增长减慢,赤道增长加快。到了一象限末数91.31度时,黄赤道相平。然后,从夏至开始,赤道比黄道增长得快,所以,从两至到两分,则要相减。他实际也可以变化成规律是,从两分为定点看,向两边两至45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增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基础上加黄赤道度差。从两至为定点看,向两边45度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减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的基础上减黄赤道度差。(资料可详看《中国古代历法》和《古代历法计算法》)

乾象历,是采用4.4.4.3的规律。而每一小象限常数增减1/4度。到了隋一朝的皇极历,则将这个常数1/4,变化成递增减的变化。即每4度增减从初97/450,第二个4度也就是8度时,增减98/450.(97..98...99如是增减)

到了一行的大衍历,则将4度增变成5.即象限基数由4变成5.每限增减12/24.第二个5度即10,此限增变11/24.(12..11..10..如是增减)。至此用象限计算进退度之法,成定,后世多引用大衍历的算法。所以举例一下,大衍历的算法。

(学习时,可以看着后面附的表格)。

举例:如从春分点开始量,赤道量到5度,黄道就会是5+12/24=5.5度。即在5度内,增损12/24,黄赤道差12/24.以后每增损11/24..10/24...即相当于:黄道度=赤道度+黄赤道度差。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

赤道度量到10度,黄道度就会是=赤道度 +黄道度差。(黄道度=10+(12/24+11/24)=10+23/24=10.96).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黄道度=5+11/24+5.5=10.96)。

初学时,是不是感觉很复杂,以往的历家,会即有算法,也会干脆制成表格。所以你会看到历律志上说,依率表变黄道。减小重复算的过程。到了授时历时,就干脆提供了一个表,细化到每一度,每一度增损的表格。下表是大衍诸历的数值。

在《中国古代历法》大衍历篇中。也给出算法。

 根据这个表,和黄赤道变化的规律,即以两分为定点向两至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增度。如以两至为定点,向两分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减度。算法如下:

二,第二种和第三算法

当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黄道和现代人意义的黄道不同时。只需想一下,星命术的全力发展时代。其实就能明白,我们应要用什么样的黄道。和为什么星命术在清开始,几成绝学原因之一。梅文鼎先生讲得好“若用新法,则宫度之迁改不常,二者己如柄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术之能验乎”

是以怎么推变黄道,虽然显得难懂。但还是不得不写。是希望真研究的人,能正视这个问题。也希望现在科技相对发达了,有要开发七政四余软件的人,能明白这个问题。和通过此文,能知道要怎么去找资料,和找什么资料。

  中国的历法发展,重实测。在总结时,表格法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但是莫要忘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同时代来讲,也是不逊于任何其它文明的。所以历法的发展,在计算历数时,就会慢慢的出现公式总结。黄赤道的公式转法也是其中一项。自一行大衍历,进退之法己成定调。而公式发展呢。从《中国古代历法》一书来看,则认为唐末的边冈对此贡献很大。设计出了一个很好的公式。但还是显得繁复,所以后代历家又不断的改进。如北宋宋行古的崇天历,北宋周琮的明天历,北宋皇居卿观天历,北宋姚舜辅的纪天历相继给出公式,特别是纪天历给出的公式达到了误差最少。后代的如南宋赵知微大明历,元代耶律楚材的庚午历一直沿用不弃。所以,第二种算法,就选用姚舜辅的公式法。

即依照公式,求出黄赤道度差。然后,从春分开始是加黄赤道度差,从夏至开始是减黄赤道度差。两至到两分,黄道值减损。两分到两至,黄道值增益。如果你想着,还是在45.65545这个要相减的问题过于繁复。那你就可以用这个公式。以两分为定点的向两至方向45度时,用加黄赤道差。以两至为定点向两分方向45度时,用减黄赤道差。

由公式,我们还可简化看:黄赤道差=C/1000 X(101-C).式中C是赤道度。

举例,如以春分为零点,某宿赤道距离春分点为10度。那么:

黄赤道差=10/1000 X(101-10)=0.91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10+0.91=10.91度。

如果,是以夏至,冬至点为零点,则相减。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10-0.91=9.09度。

由此公式就可以求得任何一宿的黄道数值。假设春分点在赤道宿壁宿0度时。壁宿的赤道度为8.6.

壁整度离春分点:8.6-0=8.6

即赤道值为:8.6

黄赤道差=8.6/1000 X(101-8.6)=0.7964度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8.6+0.7964=9.3946度。9.3946也是壁宿的黄道度。因为是假设在壁0度为春分点。

再求奎宿的黄道度。奎宿的赤道度为16.6.是以离春分点的赤道数值是:

赤道值:8.6(壁)+16.6(奎)=25.2

黄赤道差=25.2/1000 X(101-25.2)=1.9102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25.2+1.9102=27.1105度

奎宿的黄道度为:27.1105-9.3946=17.7156度。

第三种算法就是元授时历的算法。是引用勾股算法和北宋沈括的会圆术。相当于球面三角法。像我这种小学毕业的,就帮不大家了。但是我估计,王恂和郭守敬也和我们一样想着,这样算太麻烦。所以会提供了一个表格。里面细细的列出各度的黄赤度,和黄赤度差,差率。是以,如去看元史,会说,依表而推。但是元史似没收录这份表格。相反在明史中,大统法原里有收录这份表格。需要研究的,网上找明史,即能找到。

和以往一样,只需得出黄赤道差。两分到两至用加,两至到两分用减。注意用此表时,因为此表可能传抄过程有误,里面的有些数据,最好左右上下多相较。

举例比如某宿离春分点相距赤度6度。

即赤道值是6度

黄道度值此表也直接给出可以看从左至右第四栏:6.5137度

我们假设,元时的春分点在壁6--8度间。取个6度来算。壁宿的赤道度有8.6度。是以,壁宿右段的赤道度为:8.6-6=2.6

即赤道度2.6

黄道度=2的黄道度+0.6的黄道度=2.1728+0.6+(0.6 X(0.2588-0.1728))=2.1728+0.6+(0.6X 0.086)=2.8244度

奎宿的赤道宿度是16.6.即离春分点的赤道度为:2.6+16.6=19.2度

黄道度=19的黄道度(查表19对应20.4872)+0.2的黄道度(查度率0.0622)=20.4872+0.2+(0.2 X0.0622)=20.4872+0.21244=20.69964

奎宿的黄道宿度=20.69964-2.8244=17.87524授时历给定的奎宿黄道度数是:17.87。

三 推变黄道的赤道基数

1.依元史明史考对。元明时的赤道宿度如下:

角12.1亢9.2 氐16.3 房5.6 心6.5 尾19.1 箕10.4

斗25.2牛7.2 女11.35 虚8.9575 危15.4 室17.1 壁8.6

奎16.6娄11.8 胃15.6 昴11.3  毕17.4 觜0.05 参11.1

井33.3鬼2.2 柳13.3 星6.3  张17.25 翼18.75 轸17.3

2.依大统法原。考定授时历赤道十二宫界宿次如下(周天365.2575):

玄枵之次 子宫:女2.1309始  (女2.1309--危12.2614=30.4381)

娵訾之次 亥宫:危12.2615始 (危12.2615--奎1.5995=30.4381)

降娄之次 戌宫:奎1.5996始  (奎1.5996---胃3.6377=30.4382)

大梁之次 酉宫:胃3.6378始  (胃3.6378--毕7.1758=30.4381)

实沈之次 申宫:毕7.1759始  (毕7.1759--井9.0639=30.4381)

鹑首之次 未宫:井9.064始   (井9.064--柳4.002=30.4381)

鹑火之次 午宫:柳4.0021始  (柳4.0021--张14.8402=30.4382)

鹑尾之次 巳宫:张14.8403始  (张14.8403--轸9.2783=30.4381)

寿星之次 辰宫:轸9.2784始   (轸9.2784--氐1.1164=30.4381)

大火之次 卯宫:氐1.1165始    (氐1.1165--尾3.1545=30.4381)

析木之次 寅宫:尾3.1546始    (尾3.1546--斗4.0927=30.4382)

星纪之次 丑宫:斗4.0928始     (斗4.0928--女2.1308=30.4381)

------------------------------------------------

                      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法原

     当我们明白了,我们中国古代星历所用的黄道,不是现代意义的黄道,而是被现在学界称为“准黄道”时。我们其实就明白了,我们所用的天星黄道数据,其实就是“天体的赤道数据在黄道上的投影”。由此我们就需要去学或了解赤变黄之术。古人是怎么“依赤道四正岁差推变黄道”的。当我们一去了解推变黄道术时,其实也就能明白了,黄道十二宫界是怎么设定的。以我学果老星宗的经历来讲,估计不是很多人知道。因为自清朝始,更多学七政四余的,都只是想当然认为,以致以讹传讹,纷乱难言。所以这篇文章有必要写一下。原因还是很简单,是希望后来者,能明白或最少了解我们七政四余所用的宫界设定和算法。更希望如有些要开发软件的人,能借着此文明白怎么去设定七政四余的宫界变化,不用再“被以讹传讹”。

     汉朝划定天宫,是以节气划定的。因为,那时尚没能在“岁差”问题上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划定的原则呢,是将一个月分成二个节气点,在初的,放在宫的初位,中气呢,放在宫的中间,所以叫中气。比如寅月,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就将立春点放在宫初,雨水点放在宫的中度。所以说,如果设定宫界的人,还非要用节气来划宫,最少也要将中气放在宫的中间,而非现代借用西占制的中气放在宫的初度。因为岁差等原因,慢慢的天官们发现,很难维持住了,节气点在不断的西移,大量的数据,支持不了这种划定了。天星辰次宫位,分野慢慢的会变得不能切合“古历”了。于是虞喜提出“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即干脆保持天区不动,节气点自己移动就好。

    但历法争议对我们古代来讲,涉及很多的因素,很难说定下就定下。所以到了唐时,如像李淳风等,就采用刘歆类似的做法。即,内心上和观察上都明白,冬至点己经不能保证在宫的中间了,更和以前不知相差几许了。但在说法上,又会说冬至还在中宫,甚至用含糊的表达盖过这一争议。这样就必然要去重新厘定辰次分野,所以,李淳风考定了辰次分野,以期在大约上还能合上中气在中宫的划分。但实际还是不能让冬至点保持在中宫,而且在历家眼中,他必然不在中宫。是以,一行《大衍历议》,就这个问题,通考古今,鼎定“辰次分野”。最终定下著名的“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原则。采用四象分天,保证天区不乱的原则。“古之辰次与节气相系,各据当时历数,与岁差迁徙不同。今更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自上元之首,以度数纪之,而著其分野,其州县虽改隶不同,但据山河以分尔。”后世历家引为定式。

     即采用四象的中宿房虚昴星定为宫中之位,定下四正宫中。但度数呢,就各历可能不同了,也可能相同,因历法常这样,布定是一回事,实算是一回事。我们假设他是不同的,要“自上元之首,以度数纪之”。就是看你推的上元,太阳在那度,就大约那度就是子宫玄枵大约中度,真正的中度,在配以实测。那这“上元”其实各历有差别的。就是,大家对尧圣时冬至太阳是在虚几度,各历测算各有偏差。为什么要推到尧圣时代呢,因为历法这东西,是要合古今往来的,须古今往来以测验。这种偏差有多大呢,这个数据是很易查的,就是找出史书,看每历步日躔术这一节时,大多会留下数据。有虚四度的,虚六度的,虚七度的,虚九度,等四个度数较常出现,但要注意各历采用的赤道数的不同。其实他们的偏差没想的大的,就是大约在虚6度和虚7度一直偏差。比如大衍历是采用了虚九度,要注意这个数哦,如是学风水的,一看到这个数就要明白了,原来是这样来的,至于说,是不是这虚9度的采用还与天极和磁极的偏差3度有关,这个我就没去考了。但大衍历的虚宿赤道数是10度多要注意。其中虚四度,我的印象只出现过一次。其它大部分是在6.7.8等度以推。至集历法大成的“授时历”。则采用了虚6度,虚宿的赤道宿值是8度多不大够9度。但这虚6度,和以往的诸历多少不同。就是王恂郭守敬,是全重实测而来。但不管怎么样,大约是定在虚6度吧。注意整数的问题,实际还不大到虚6度,还差了点秒数。但取用是取了虚6度。号为精密的授时历到明一直引用。直到明末崇祯时,徐光启李天经引西法入历。借用回回历太阳月宫位名,又错名交杂于辰次宫名,从此辰次分野错乱。此套历法在明时没能用上,明亡了,清朝引为时宪。就这个问题,清时有一些明识中历法原的大方之家,呼吁改正,但是一直没能成实。反正可怜了神棍业吧。因真识历者,自心能明。但神棍业又有多少能涉及这么专业的东西啊。

     所以,四象分天,四象中宿定宫位之中,定下天区四正,就能永保天区东西南北不乱,在配合“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原则下。就能上合尧圣,中符人伦,下便民用。因为对我们的辰次来讲,不全是天区问题的,还是将分野,记岁月干支法,时辰刻数等等全方位结合的。定下了四正宫中,则将赤道数据排布。就是赤道十二宫的数据。四正顶立,每宫平分度数。其中能找到的很明显具体的数据。是授时历的数据。详见《明史大统法原》。也可参看七政四余推变黄道术一文中的第三章,中有引存赤道十二宫数据。

     赤道十二宫数据一排列好。就可以用我们古代的推变黄道术。算出各宫赤道变为黄道后的数据。由等宫变成不等宫。相同的,黄道交宫度数,亦由此推。即将赤道交宫数度,变成黄道数度,即为黄道交宫数度,如有后学能用球面三角法重新算定“极黄经”就更好了,必竟古代公式的算定,有分秒上的误差。如果是要设制软件的,还需要去明白,我们目前采用的星历是实行度了,我们可以不用像星平会海里所讲的,要设“空白”之日了。我个人的理解是,只需将所变的黄道数据,排入各本在宫中,由实际星历主导即可。因为我们的黄道,实际就是赤道数值在黄道上,在“准黄道”上的折射。虽曰黄道,实则赤道。或说,黄道为表,赤道为里,表里相通无碍。古代这种黄赤相为表里的设计,深思之,常让人拍案叫绝。

    所以,整个宫位辰次怎么设定,我常讲,我们学星命的人,其实只要稍花那么一丁心思。只需稍多看看诸代天文历法志,其实就能一目了然的。或有再疑思者,所以结文附上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中所记黄道交宫算法之文,一时看不懂的,可多参看的《七政四余推变黄道术》一文。 

----九紫辰

附:邢云路将授时和万历己亥年推变的黄道的过程考写如下,他采用的是授时立成表格,至到分的表格数据。“授时厯至元辛巳黄道躔度十二交宫界,守敬所测也。至今三百余年冬至日躔已退五度,则宜另步日躔宫界,另以赤道变黄道以合今时在。天宫界从古厯家未有以三百年后仍用三百年前黄道者,而何钦天监之茫然莫觉也?考唐志云:日躔宿度如邮传之过,宿度既差黄道随而变矣。元志云:黄道宿度据岁差毎移一度依术推变。嘉靖初,乐頀掌监事上言,厯经即岁差以推变黄道六十七年该推变一次,本监失于推变。頀又尝语人云:徃年在监未奉更正,甚为遗憾。頀有文集可考也。胡大统不是之察也!余以法推,授时交宫界在赤道斗四度○九二八一二五。加至后箕宿四十分得四度四九二八一二五,以减至后赤道率四度三四四五,余一十四分八三一二五,以黄道率乗之以赤道率一度○八四九,而一得一十三分六十七秒,加至后黄道四度共得四度一三六七,为至后黄道交宫界度。另置至后箕四十分,以黄道率乗之以至后黄道初度下赤道一度○八六五,而一得三十六分八一以减至后黄道交宫界度,余三度七六八六为黄道斗宿交入丑宫星纪,界度由此法推女二度○六三八入子宫玄枵,以次推至尾三度○一一五入寅宫析木,此授时十二宫界也。复以前法推万厯己亥歳交宫界度,斗三度七九八五入丑宫星纪,以次推女二度○八九一入子玄枵,以至尾二度九七九一入寅析木,此己亥十二宫界也。以己亥较授时入丑宫界差三百分矣,今大统步今时之厯,仍用授时日躔以致差谬。如己亥一嵗十二宫有先天四五十刻者六七十刻者甚至秋正后太阳入辰宫,授时步秋正后十日壬辰申初一刻入辰宫,大统则步秋正后九日辛卯酉正三刻入辰宫,先天八十余刻隔一日矣。然此犹就本率推之也,如加消长所差尤多夫,日躔乃厯家第一义,今若此尚可以为厯乎”

--------------------------------------------------------------------------------------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七政四余黄道十二宫法原和七政四余天文星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