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杨炎

投稿 生肖性格 2023-09-15 14:31:32 -
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杨炎

各位老铁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杨炎,以及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李靖属兔的皇帝生肖为兔的贤相良将:杨炎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愬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大业(605—617)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

这时,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密告。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李渊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您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参见洛阳、虎牢之战)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安辑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俘虏甚多。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这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高兴地对公卿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著。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尽量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任,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得到了唐高祖的重视,二月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孝恭行军长史。高祖又以为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同时,他见巴、蜀之地归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叱咤风云,但却性情沉厚。事后御史大夫萧瑀妄加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太宗狠狠地训责李靖,李靖叩首谢罪。过了好久,太宗对李靖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对有功的不加以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我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不久,太宗又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诽谤你,现在朕已经明白了真相,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这时又赐给李靖绢二千匹,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李靖生性沉稳厚重,平时与大臣一起参议国事时,总是蠕动着嘴唇,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到了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唐太宗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您能够识大体,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现在不仅成全您的美德,还想让您成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公元635(贞观九年)正月,太宗赐给李靖灵寿木手杖,用这帮助他脚不方便时使用。

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在任命统帅时,唐太宗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大喜过望,这年十二月,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参见唐击吐谷浑之战)。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狡诈的吐谷浑可汗伏允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进展也很迅速,他们深入荒漠二千余里。这里荒无人烟,温差变化大,有时酷热难忍,有时寒冷得令人颤栗。有时无水,他们只能刺马饮血解渴。唐军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也打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在进击吐谷浑时,利州刺史高甑生任盐泽道总管,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他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令调查此事,弄清事实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太宗改封李靖为卫国公,授濮州刺史,依旧命他世袭爵位,后因子孙丧命而未执行。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李靖的妻子去世,太宗诏令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旧例,把坟墓修筑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战绩。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又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自到李靖的府第问候病情,还赐绢五百匹,晋封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唐太宗准备征伐高句丽,把李靖召入阁内,对他说:“公在南边平定吴会,北边扫清沙漠突厥,西边安定吐谷浑慕容,只有东边的高丽没有征服,您意下如何?”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虽染病在身,仍表示愿意从行,对太宗说:“我过去凭借天子的威力,做了点微小的贡献,现在已是残年朽骨,只打算这次出征。陛下如果不嫌弃的话,我的病可望痊愈。”太宗怜惜他衰老,没有准许。

李靖虽未从征高句丽,但对前线的战事颇为关注。唐太宗进至驻跸山(今辽宁辽阳南)时,高句丽兵倾国出动,内部空虚,李道宗曾请求率精兵五千,奇袭平壤,太宗未答应。事后回京,太宗询问李靖说:“吾以天下之众,困于蕞尔之夷,何也?”素以出奇制胜的李靖以为太宗未能听从李道宗的计谋,便说:“此道宗所解。”太宗询问李道宗,他说明了当时的建议未被采纳,太宗听后怅然说:“当时忽遽不忆也。”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此时,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至贞观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兵法传世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仅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还有《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可惜后世都失传了。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李卫公问对》)可能系宋人所撰,盗用李靖之名,不足为据。原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但从散见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卫公兵法》,犹能管中窥豹,有关李靖的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都有所记载。

李靖严于治军,赏罚分明,不避亲疏与仇雠,以惩恶劝善,激励将士。《卫公兵法》说:“尽忠益时、轻生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饰、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他欣赏诸葛亮斩马谡的军法严明,又称道曹操因违犯军纪而割发示众。为了严肃军纪,提高军队的战斗素质,李靖申明了二十四条法令:如漏泄军事斩之,背军逃走斩之,或说道释、祈祷鬼神、阴阳卜筮、灾祥,讹言以动众心,并与其往还言议者斩之,吏士所经历侵略者斩之,奸人妻女及将妇人入营斩之,吏士破敌滥行戮杀、发冢焚庐、践稼穑、伐树木者斩之……。这样,就能造就出一支战斗力强、军纪严明、深得民心的军队。

属兔的古代皇帝有几个?中国古代属兔的皇帝有32位。

1,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生于西汉建平元年【前6年】乙卯年

2,曹魏高祖文帝曹丕,生于东汉中平四年【187】丁卯年

3,晋惠帝司马衷,生于魏甘露四饥【259】己卯年

4,前凉元公张,生于晋泰始七年【271】辛卯年

5,后赵太祖武帝石虎,生于晋元康五年【295】乙卯年

6,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生于晋大兴二年【319】己卯年

7,代国拓跋什翼键,生于晋大兴二年【319】己卯年

8,前秦太宗高帝苻登,生于晋建元元年【343】癸卯年

9,北魏恭宗景穆帝拓跋晃,生于北魏始光四年【427】丁卯年

10,南齐太祖高帝萧道成,生于刘宋元嘉四年【427】丁卯年

11,刘宋太宗明帝刘,生于宋元嘉十六年【439】己卯年

12,南齐高宗明帝萧鸾,生于刘宋元嘉二十八年【451】辛卯年

13,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北魏正光四年【523】癸卯年

14,北周宣帝宇文,生于北周武成元年【559】己卯年

15,前蜀高祖王建,生于唐大中元年【847】丁卯年

16,北汉世祖刘,生于唐乾宁二年【895】乙卯年

17,后蜀后主孟昶,生于梁贞明五年【919】己卯年

18,辽穆宗耶律,生于辽天显六年【931】辛卯年

19,荆南末主高继冲,生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年

20,南汉后主刘,生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年

21,夏景宗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癸卯年

22,北辽宣宗耶律淳,生于辽清宁九年【1063】癸卯年

23,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生于辽大康元年【1075】乙卯年

24,金太宗完颜晟,生于辽大康元年【1075】乙卯年

25,金世宗完颜雍,生于金天会元年【1123】癸卯年

26,宋光宗赵扩,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丁卯年

27,元英宗硕德八剌,生于元大德七年【1203】癸卯年

28,明宣宗朱瞻基,生于明建文元年【1399】己卯年

29,明宪宗朱见深,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年

30,明世宗朱厚,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丁卯年

31,清高宗弘历,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年

32,清文宗奕,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年

中国厉史上有没有属兔的皇帝?从秦始皇到溥仪,中国共有属兔的皇帝超过40位。

1,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生于西汉建平元年【前6年】乙卯年

2,曹魏高祖文帝曹丕,生于东汉中平四年【187】丁卯年

3,晋惠帝司马衷,生于魏甘露四年【259】己卯年

4,前凉元公张,生于晋泰始七年【271】辛卯年

5,后赵太祖武帝石虎,生于晋元康五年【295】乙卯年

6,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生于晋大兴二年【319】己卯年

7,代国拓跋什翼键,生于晋大兴二年【319】己卯年

8,前秦太宗高帝苻登,生于晋建元元年【343】癸卯年

9,北魏恭宗景穆帝拓跋晃,生于北魏始光四年【427】丁卯年

10,南齐太祖高帝萧道成,生于刘宋元嘉四年【427】丁卯年

11,刘宋太宗明帝刘,生于宋元嘉十六年【439】己卯年

12,南齐高宗明帝萧鸾,生于刘宋元嘉二十八年【451】辛卯年

13,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北魏正光四年【523】癸卯年

14,北周宣帝宇文,生于北周武成元年【559】己卯年

15,前蜀高祖王建,生于唐大中元年【847】丁卯年

16,北汉世祖刘,生于唐乾宁二年【895】乙卯年

17,后蜀后主孟昶,生于梁贞明五年【919】己卯年

18,辽穆宗耶律,生于辽天显六年【931】辛卯年

19,荆南末主高继冲,生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年

20,南汉后主刘,生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年

21,夏景宗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癸卯年

22,北辽宣宗耶律淳,生于辽清宁九年【1063】癸卯年

23,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生于辽大康元年【1075】乙卯年

24,金太宗完颜晟,生于辽大康元年【1075】乙卯年

25,金世宗完颜雍,生于金天会元年【1123】癸卯年

26,宋光宗赵扩,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丁卯年

27,元英宗硕德八剌,生于元大德七年【1203】癸卯年

28,明宣宗朱瞻基,生于明建文元年【1399】己卯年

29,明宪宗朱见深,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年

30,明世宗朱厚,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丁卯年

31,清高宗弘历,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年

32,清文宗奕,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年

还有

汉和帝刘肇,公元79年己卯。

汉顺帝刘保,公元115年乙卯。

三国吴景帝孙休,公元235年乙卯。

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3年癸卯。

十六国前凉文王张骏,公元307年丁卯。

十六国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公元355年乙卯。

还有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公元463年癸卯................

中国属兔的皇帝有那些?乾隆帝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属兔

清朝有多少个皇帝属兔乾隆皇帝和咸丰皇帝属相是兔

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骇赤(1559―1626年),属羊。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属龙。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属虎。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属马。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1678―1735年),属马。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属兔。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琰(1760―1820年),属龙。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宁(1782―1850年),属虎。咸丰皇帝: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1831―1861年),属兔。同治皇帝: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属龙。光绪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1871―1908年),属羊。宣统皇帝: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属马。

历史上的皇帝都是什么属相朱棣(鼠)刘备(牛)秦始皇(虎)乾隆皇帝(兔)朱元璋(龙)刘邦(蛇)成吉思汗(马)李世民(羊)武则天(猴)杨坚(鸡)孙权(狗)赵匡胤(猪)中国古代从秦始皇赢政开始到清宣统皇帝溥仪止,共经历了约350帝,其中目前已知生年的有约291帝,按照人数从多到少排列及代表人物如下:兔:共计34帝,占11.7%,其中代表人物有:东汉汉╔浏览更多十二星座特征内容请关注:WWW.YuxiNgGu.COM´光武帝刘秀;三国魏文帝曹丕;夏景帝李元昊;清乾隆皇帝弘历;清咸丰皇帝奕。马:共计28帝,占9.6%,其中代表人物有: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清康熙帝玄烨;清雍正帝胤;清宣统帝溥仪。龙:共计28帝,占9.6%,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皇太极;清嘉庆帝琰;清同治帝载淳。猪:共计26帝,占8.9%,汉文帝刘恒;汉后帝刘禅;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明万历帝朱翊钧;明崇祯帝朱由检。虎:共计26帝,占8.9%,秦始皇赢政;清顺治帝福临;清道光帝冕宁。牛:共计24帝,占8.2%,汉景帝刘启;蜀汉昭烈帝刘备;隋炀帝杨广。猴:共计23帝,占7.9%,汉武帝刘彻;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羊:共计22帝,占7.6%,秦二世胡亥;唐太宗李世民;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光绪帝载。狗:共计20帝,占6.9%,吴大帝孙权;唐高祖李渊;宋仁宗赵祯;宋徽宗赵佶。鸡:共计20帝,占6.9%,南北朝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唐玄宗李隆基;伐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蛇:共计20帝,占6.9%,汉高祖刘邦;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明建文帝朱允。鼠:共计20帝,占6.9%,新帝王莽;唐高宗李治;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明成祖朱棣。

属兔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生,辛卯兔)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生,乙卯兔)

魏文帝曹丕(187年生,丁卯兔)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生,己卯兔)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427年生,丁卯兔)

五代十国前蜀皇帝王建(847年生,丁卯兔)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元(895年生,乙卯兔)

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919年生,己卯兔)

辽朝天祚帝耶律廷禧(1075年生,乙卯兔)

金朝太宗完颜晟(1075年生,乙卯兔)

南宋光宗(1147年生,丁卯兔)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生,丁卯兔)

明世宗,即嘉靖皇帝(1507年生,丁卯兔)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1711年生,辛卯兔)

贤相良将

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公元175年)

晋代大将军陶侃(公元259年)

晋代大将军刘琨(公元271年)

东晋名将谢玄(公元343年)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公元571年)

唐代贤相锹仁杰(公元607年)

唐代贤相,燕国公张说(公元667年)

唐代号叶理财家,宰相杨炎(公元727年)

唐代名相李德裕(公元787年)

文人学者

汉代著名经学家马融(公元79年)

汉代著名以学家郑玄(公元127年)

汉末文学家杨修(公元175年)

三国时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公元223年)

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公元403年)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公元715年)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公元751年)

唐代传奇作家白行简(公元775年)

北宋文学家苏辙9公元1039年)

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公元1051年)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害敬(公元1231年)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公元1723年)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公元1735后)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胡适(公元1891年)

属兔的名人有哪些在历代名声赫帝王中,“属兔”的皇帝就可举例如下: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生,辛卯兔)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生,乙卯兔)

魏文帝曹丕(187年生,丁卯兔)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生,己卯兔)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427年生,丁卯兔)

五代十国前蜀皇帝王建(847年生,丁卯兔)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元(895年生,乙卯兔)

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919年生,己卯兔)

辽朝天祚帝耶律廷禧(1075年生,乙卯兔)

金朝太宗完颜晟(1075年生,乙卯兔)

南宋光宗(1147年生,丁卯兔)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生,丁卯兔)

明世宗,即嘉靖皇帝(1507年生,丁卯兔)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1711年生,辛卯兔)

贤相良将

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公元175年)

晋代大将军陶侃(公元259年)

晋代大将军刘琨(公元271年)

东晋名将谢玄(公元343年)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公元571年)

唐代贤相锹仁杰(公元607年)

唐代贤相,燕国公张说(公元667年)

唐代号叶理财家,宰相杨炎(公元727年)

唐代名相李德裕(公元787年)

文人学者

汉代著名经学家马融(公元79年)

汉代著名以学家郑玄(公元127年)

汉末文学家杨修(公元175年)

三国时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公元223年)

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公元403年)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公元715年)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公元751年)

唐代传奇作家白行简(公元775年)

北宋文学家苏辙9公元1039年)

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公元1051年)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害敬(公元1231年)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公元1723年)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公元1735后)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胡适(公元1891年)

有哪些历史名人是属兔的?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生,辛卯兔)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生,乙卯兔)

魏文帝曹丕(187年生,丁卯兔)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生,己卯兔)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427年生,丁卯兔)

五代十国前蜀皇帝王建(847年生,丁卯兔)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元(895年生,乙卯兔)

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919年生,己卯兔)

辽朝天祚帝耶律廷禧(1075年生,乙卯兔)

金朝太宗完颜晟(1075年生,乙卯兔)

南宋光宗(1147年生,丁卯兔)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生,丁卯兔)

明世宗,即嘉靖皇帝(1507年生,丁卯兔)

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1711年生,辛卯兔)

贤相良将

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公元175年)

晋代大将军陶侃(公元259年)

晋代大将军刘琨(公元271年)

东晋名将谢玄(公元343年)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公元571年)

唐代贤相锹仁杰(公元607年)

唐代贤相,燕国公张说(公元667年)

唐代号叶理财家,宰相杨炎(公元727年)

唐代名相李德裕(公元787年)

文人学者

汉代著名经学家马融(公元79年)

汉代著名以学家郑玄(公元127年)

汉末文学家杨修(公元175年)

三国时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公元223年)

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公元403年)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公元715年)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公元751年)

唐代传奇作家白行简(公元775年)

北宋文学家苏辙9公元1039年)

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公元1051年)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害敬(公元1231年)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公元1723年)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公元1735后)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胡适(公元1891年)

史上什么属相当皇帝最多?史上什么属相生肖当皇帝的最多?时下,生肖文化盛行。生肖运程、星座运势、生肖算命等大行其道。属相是否与人生前途大有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十分有趣,也无法回避。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如此说来,先于王充的君王,也并无属相之论。当然,这是笑话。有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所选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于是,以老鼠排名第一,以下排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好了言归正传:谈谈我国皇帝的属相。从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赢政算起,到最后一个皇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两千多年的权力高坛上,走马灯似的出现了三百五十多个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史料记载明确有出生时间仅有二百九十位皇帝。出生时间不详的皇帝多集中在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十六国有六十七位皇帝,其中三十七位不详;五代十国有五十五位皇帝,其中十一位不详。兵荒马乱的,这似乎也正常。在大一统的唐、宋、明、清,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皇帝的资料详细得“事无巨细”,玩乎职守,是要杀头的。谁敢?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赢政,属虎;最后一个皇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属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属猴。在可考的二百九十位皇帝中,属兔的最多,其次是龙、马、猪、虎、牛、羊、鸡,排在最后的是狗。蛇和鼠并列位居倒数第二。属兔的几乎是属狗的一倍.这种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种属相中,都有十分了得的皇帝,也就是“真龙天子”;同样地,也有“假龙真虫”。汉武帝属猴,唐太宗属羊,宋太祖赵匡胤属猪,元太祖成吉思汗属马,清康熙帝玄烨和雍正帝胤稹属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曹操,另外两个最终称了帝,属牛的刘备称蜀汉昭烈帝,属狗的孙权称吴大帝。当然,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来还是逼汉献帝(属鸡)让位,称魏文帝。可谓是“兔”占“鸡”窝。人家有“实力”,你只能“挪窝”!看似善良的“兔”忽发“虎”威,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只可意会了.改朝换代,其实与属相并无关系。如果遇到巧合,那便是必然中的偶然罢了。帝王宁有种乎?历史早已有了答案。

杨炎,唐代大臣,财政改革家。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岁。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豪爽尚气。父丧庐墓,号慕不废声。河西节度使吕崇辟掌书记。德宗时,累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两税法,一变租庸调旧制。当时便之。初炎矫饬志节,颇得名。后党元载,坐贬。及得政,睚眦必仇,果于用私。以刘晏劾载及己,贬晏忠州,诬而杀之。及罢相,为庐杞所构,赐死。后诏复官,谥平厉。炎著有文集十卷,制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系苏弁所编,并行于世。

他在唐德宗时任宰相约两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他将国家赋税从归皇帝私有、由宦官掌握的大盈库收归国库大藏库,恢复了安史之乱前国家公赋予皇帝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支独立的原则。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主持在全国施行两税法。他提出与西周以后的“量出为入”原则相对立的“量入为出”的财政概念;并主张“人无丁(丁男)、中(中男),以贫富为差”,作为两税法的课税基础,抛弃了唐代原来以人丁为征课标准的租庸调制,以土地、业产等财富的多寡,按每户的贫富差别进行课征。这使得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计资而税的两税法代替西晋以来计丁而税的制度,是一项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措施,在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是一个大突破。两税法还采用以钱定税的原则,除谷米外,均按田亩计算货币缴纳,反映了唐代中叶货币经济的发展。两税法大为简化了税制,便利了租税的征收,免去了税吏许多催索的苛扰,不但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而且也减轻了人民负担。

唐代宗大历时,杨炎官礼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掌诏敕的撰写,其文笔受到朝土的赞许;称为“常、杨”。大历九年(774年)杨炎升为吏部侍郎。与当时宰柏元载有戚谊,又受到元载的赏识和提拔。十二年,元载得罪被杀,他也遭到牵连,被贬为道州司马。十四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崔佑甫推荐杨炎可以重用,因而从贬所召回,任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中央财赋,本储存太府寺所属的左藏库。安史之乱后,移贮宫廷的大盈内库,由宦官掌管。宦官中饱私囊,账目混乱,不可究诸。杨炎入相后,首先提出国家祖赋不能变成皇帝私产,建议把大盈内库财赋仍拨归有关部门管理。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建中元年(780年),他建议废除租庸调制,创立并推行了两税法,为后代所沿用,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一大改革。

建中二年,卢杞入朝为相,杨炎与卢杞不合。同十月,遭卢杞诬陷,被贬为崖州司马。途中赐死。

个人贡献

革除弊政,倡行两税法

大历十四年(779年)德宗即位,商议任用宰相,崔祐甫推荐杨炎有文学才干。德宗在东宫为太子时也曾听说过杨炎名声,于是就起用为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他上任不久,就在经济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按照旧制,凡天下的钱帛均贮存于“左藏”(国库之一),由太府一年分四季上报数额,由比部(掌核簿籍)核实钱帛的收支情况。第五琦担任度支使、盐铁使时,京城中豪绅很多,索取赏赐不加节制,第五琦无法制止。他就上奏朝廷,请将左藏所贮全部贮藏归大盈内库,由宦官来掌管,皇帝也认为如此取用方便。由此“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赢缩,殆二十年矣”。这样,宦官中掌管内库者有三百多人,他们牢牢地把持着内库。杨炎任宰相后,决心革除积弊,就向德宗奏告说:“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前代历选重臣主之,犹惧不集,往往覆败,大计一失,则天下动摇。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愚待罪宰辅,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参校蠹弊,无斯之甚。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用。如此,然后可以议政。”德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库,用旧式,每岁于数中量进三五十万入大盈,而度支先以其全数闻。”杨炎的奏请政见,得以革除弊政,天下的人都很称赞他。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这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到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这时,均田制已遭到破坏,但征税时,官府不管实际情况,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至此,租庸调制积弊甚久,“天下之人苦而无告”。到至德年间,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民富者,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而征收赋税的官吏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百姓无旬无月不在纳税,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姓百无四五。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理财成就

杨炎在理财上的成就,除了创行两税法外,还有两点值得称道:其一,他将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其二,他在中国财政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出制入”原则,开中国预算制度之先河。杨炎拜相后,向德宗恳请:“夫赋税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前代历选重臣主之,犹惧不集,往往覆败。大计一失,则天下动摇。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愚待罪宰辅,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参校蠹弊,无斯之甚!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用。如此然后可以议政,惟陛下察焉。”德宗准炎所请,皇室经费与国家政费遂重新分开,在君主政体下,杨炎能够说动皇帝改变主意充分展示了其勇气和智慧。不但博得当时人的称赞,而且为后世树立了好的先例。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一向遵循量入为出原则,所以在清代以前,中国始终没有产生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本质上是量出为入的。杨炎主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这里所谓“先度其数”,即是首先确定国家每年各项支出的数额,然后根据这个数额向人民征收。这样,收支都预先有一定的数额规定,然后按计划进行收支,从而有效防止浮收滥支现象的发生,所谓“量出以制入”,这样做无疑有助于保持收支平衡。虽然他这里提出的“量出制入”只是根据“旧征额数”来确定要征收的税额,做法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那样完善,但生在八世纪的杨炎开世界各国预算制度的先河实在难能可贵。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