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讲究因果循环,即因为某种引起,就会导致某种结果的出现,而这种结果又会进一步影响引起因果循环的力量的变化,于是循环不已。佛教对于一些动物的来历、性别等也有着自己的说法。蜈蚣,在佛教中也有着其独特的因果循环,下面我将就这个问题逐一阐述。
首先,佛教中往往把动物的来历归纳为“本因生起”和“缘因生起”。按照佛教的理解,蜈蚣属于“缘因生起”的一类。也就是说,蜈蚣的来历并不是因为它本身个体上的因果循环产生的,而是因为外界的缘因所引起的。在佛教中,凡是属于“缘因生起”的动物,都是由于此生前世的善恶业因,加上此生的善恶行为与投生因相遇,而产生了“缘因生”的结果。
其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蜈蚣的身躯结构实属不易。佛陀曾经在《增一阐提》中曾讲述过蜈蚣的身体构造及其内在机制,因此,蜈蚣的身体结构不仅仅是由于外界缘因引发本因而产生的,同时也有着其内在的个体因果循环作为支撑。这种个体因果循环主要是来自蜈蚣个体在前世生活中的行动与业因所产生的“破格业果”。
再次,对于蜈蚣的生命力,佛教认为这与其在前世的“业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唐代的高祖薛崇曾经说过的“前尘后杂门,手温会珠船”。在佛教中,蜈蚣的生命力是来源于其“业果”,同时也依赖于外在的环境,换句话说,在蜈蚣的生命周期里,个体因果循环与环境等自然因素互相作用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最后,佛教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说法,即“破格业果”。所谓“破格”,就是在个体因果循环中,不按照常规所规定的次序、范围、时空限制等规则,而产生的那种业效果。在佛教中,一些特殊的因缘循环形成的破格业果,往往在个体生命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蜈蚣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其身体构造、性格习性等都与其身处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破格业果”也会加深了这种联系。
总的来说,佛教中对于蜈蚣的来历、性质、生命力等的解释,都是基于“因果循环”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这种因果循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而精密的体系,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与心理习惯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蜈蚣的性质特征,我们不能以失去常识为代价,而是应当通过佛教的理论来进行了解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