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被成为什么节日(端午节又叫什)
端午节又被成为何祭节——解析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欢庆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别称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端阳”、“五月节”、“重五”等等。而“端午节”这个名称最为广泛地流传,并被人们所熟知。 端午节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左右。据说,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文化名流,他是楚国贵族出身。在楚国的国政中屡次担任重要职位。后来,他因为不满当时贵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因而离开了宫廷。他流落到了江南地区,夜以继日地写下了众多的音乐和文学作品。 可惜的是,屈原的志向未能得到实现,他最终在汨罗江投水自尽。据说,当时屈原的朋友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特地在江边把米饭、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想借此让鱼虾吃饱肚子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那天,人们会做糯米饭加上各种馅料,制成不同种类的粽子。首先要说的,就是著名的“肉粽子”。它的馅料常常包括五花肉、香菇、虾米、咸蛋黄、笋干等,而糯米则要用竹叶包起来,慢火蒸1-2小时。此外,还有甜粽子、豆沙粽子、莲蓉粽子等等,口味多种多样。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龙舟是指一种载人比赛的艇,通常用木头或现代化材料制造。龙舟比赛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更有许多神话和传说来加强赛龙舟的文化魅力。赛龙舟是一个集合爱国主义、娱乐和健身的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备受人们的推崇。 此外,端午节还有扯铃子、挂艾草、踏青等别样的活动,让端午节成为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意义的日子。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它由中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体育、民俗等等因素所构成。端午节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深受欢迎,人们在节日快乐的气氛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