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与方位(六十甲子在罗盘的方位)
六十甲子与方位 我国古代将时间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这六十个甲子用于表示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具体表现为以“甲子”为“年”的起点,每十个甲子为一个十二地支、十干天干排列的“轮回”周期。这种体系的起点是公元前2637年,相传是黄帝时期的历法,成为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位方面,我国有五方之说: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和中央,再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我们习惯地使用这个方位体系,甚至将其阐述为“东南西北”之说,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东南西北是基于什么规则进行划分的。 古人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在空间上也具有分布,即天地造化在空间中体现为五种气场,也就是五方之气。五方之气又有“五行”“八卦”的意义, 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将其与日月星体圆周方向相对应,将天干、地支、五行及宫位等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古代的风水学体系,能够与我们的方位认知心理密切配合,使人们在建筑规划、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效益。 六十甲子与方位的内在联系则在于文化传统,传统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方位划分体系和时间周期体系的理论基础。古代人具有高度的时空感知意识,他们根据周围的风景地貌、水文气象、物产资源等实际条件,建立了确定的方位概念和时间周期观念。这些概念得到世代传承,成为人们共同的思维理念和行为准则,永久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自古至今,我国的“六十甲子”和“五方之说”一直是我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对中国古代人民精神智慧的闪耀见证。虽然现代科学很难完全解释它们的科学本质,但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却在当今社会中更加重要,成为引领人们向更高的文化智慧追求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