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抬头节、龙头节或龙阳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之后的第二个阳历月份的第二天的这个日子,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举行庆祝活动的传统。比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吃上巧糕、踏青游山、放鸟等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龙抬头活动。
龙抬头活动是祭祀龙神的一种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据说与旧时的祖先崇拜有关。因为龙被认为是雨神、江神、神灵降福的象征,是中国最崇高、最神圣、最伟大的动物。因此,龙被视为中国民众最为崇拜的动物。据说唐朝时候,从印度出发的佛教法师曾给唐玄宗送来一尊白玉龙,唐玄宗在宫廷中用千钧锤击龙身,龙即开始泉涌出来一寸水,此即鉴真西行记体现的“打龙舞”。
自古以来,一些地方的人们就习惯在二月二龙抬头节这个日子祭龙、舞龙。舞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形成于不同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不同地方龙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江南一带,龙是由“龙骨”和“龙鳞”等多项装置组成的,整条龙长达数十米,最长可达百米,由十几个人手扶着,头部一般是由供器上的羊皮做成裹着锦缎所制成的。龙的龙头设计独具特色,大的像老虎,小的像狐狸,表情丰富,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在中国南部,舞龙节是一种非正式的国庆节日。在广大的城乡,人们在这一天相聚庆祝。
在庆祝活动之前,人们一般需要准备一些礼品,如生鸡生鸭、糕点等等,供奉于龙所在的地方,称之为“龙供”。龙供要放在场地上供奉着数神,在“龙神”头像下举行祭祀。祭祀时,除了要燃烧香烛等供品外,还要唱“龙歌”。龙歌是一种传神的顺口溜,比如:龙神的官爷肚子大,几万人咳唾沫;等等。唱完后龙就会被扛到房内进行舞龙。人们用小铁枝串着红鼓、铜钹、葫芦瓢等各种打击乐器,伴随着呼吸、吐气声音,一山号声,鸣皮鼓语声与巨大硬质古铜铸的圆铃声交织合成的声音,轰鸣四起。龙的姿态则多变,本来是直线,突然弯曲而继续运行,渐渐变得柔软而动态,仿佛一条真龙。现场气氛热烈,人们融入其中,郑重其事地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总之,龙抬头节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活动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人们弘扬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情感的方式,表现出人们对生命、自然、宇宙的向往,对祖先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在收获年里举行龙抬头活动不仅可以祈求风调雨顺,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