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潮汕的习俗有哪些这个问题,潮汕祭祖的规矩和仪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潮汕人入宅风俗是潮汕的习俗有哪些清明节潮汕地区传统扫墓的过程每年中秋后,乡下入厝的人很多。每个晚上,村子的某个角落,时不时地响起锣鼓及鞭炮的声音,接着便是摇铃及读经的声音,这便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西公(法师)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因打油火须择日,一般必须有特别好的日子才行,如厅堂的“升楹母”,都必须挑上上之日。潮汕有一俗语“三五一小来,五年一大来”,这是说吉辰的好日子难求。入新宅打油火两件事是同时进行的,乡下也有建了新宅,还没经过打油火,便搬进去居住的,这叫借住。
入宅(即入厝),于乡下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一般的家庭办个三桌五桌,请亲戚朋友来聚聚吃吃,图个喜气凑个热闹。按本地习俗,主人是“不能”收亲戚朋友的重礼的,只要他们来便行,什么也不需要带,或只带上几个鸡蛋。就算亲戚朋友送来重礼,主人也不能收,反倒要于红包再添一些钱,还“礼”回去。潮汕习俗,入厝主人是不能收礼的,越不收越好。所以,潮汕地区入厝都是赔本的,要花一笔较大的钱,建了新屋经济拮据的人家,只能于新居借住。一借住,有三年五年的,有十年二十年的,更甚者,有三四十年的。
打油火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因路人看不得也撞见不得,西公(法师)赶鬼时,各家各户的人都躲在家中,关门闭户。打油火我没亲眼见过,自家入厝时,我在外飘泊没回来。听母亲说,入厝打油火首先要致办五牲和发果(用某种环形器皿装着,发酵而成的巨型面包),祀拜土地神,称为谢土。
谢土后,西公便于堂屋内外遍贴有魁星踢斗图样的灵符,镇鬼辟邪。一般的,一户人家入屋后有没有打油火,从有没有贴灵符可以看出来,因为这些灵符屋主是不能撕掉的,要陪伴新厝好多年。落夜,西公画花脸,戴红巾,着红甲(背心),穿红内裤,手持酒瓶,敲锣击鼓上场。西公读经摇铃,喃喃有语,后跟两后生,一扶滚油锅和火把,一携鞭炮,随西公在堂屋的龙畔(东)至虎畔(西),从内到外一间一间虚晃刺杀,驱邪刺煞,后赶出门外,边放鞭炮边喷洒撒盐于油锅内,噼噼拍拍,浓烟四起。就这样,西公就把屋内的不祥之物驱赶出去,边打鞭炮边靖火,一直送到村外,将油锅及其它扔于河塘或树林中,掉头而回。这时,他们是不能回头看,据说如果∑阅读更多十二生肖性格资讯请关注:wwW.xZyOu.Cc;)回头看,邪煞的东西便会跟着回来。
打油火后就是入厝。乡下风俗要择一良辰,入厝要找一较有“名望”的人拿灯笼带路,一直走到新厝,叫门,屋内的人便开门。一开门,拿灯笼的人走进,屋内有一油鼎,一人手中拿着“软饼”,放下,滋滋地响,图个好意头。拿灯笼的长辈,开始做着四句,说着好意义好兆头的话……
潮汕的习俗: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发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3、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5、出花园
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潮汕文化特点:
1、民间性。
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
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分,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分,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
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
潮剧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候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清明按农历计就没定月没定日,但都在二月或三月,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则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清明”二字的由来,据《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叫“柳节”,插柳便是民间一项很普遍的活动。唐人韦赞诗“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宋词中有“节后近清明,插柳穿戏户。”、“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
潮人过清明节,和全国各地的风俗活动有所异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食薄饼、蒸朴枳果、扫墓、郊游踏青等,其中扫墓是潮汕清明节的主题。民间扫墓称为“挂纸”(挂纸钱),为与冬至扫墓有别,在清明扫墓的称“挂春纸”。人们到祖坟祭拜,丹书碑文,修整墓地,剪除杂草。海外侨胞也常在清明节回乡扫墓,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
当代清明扫墓,已不限于民间。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纪念英烈,机关团体和学校,常在清明节组织队伍到革命英烈墓地、纪念碑和陵园举行纪念活动。
潮州人在清明节都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扫墓,都在节前两三天至节后三天进行,提前或拖后都被视为对亡人的不恭。
人到墓地时,先将墓前、墓身的野草杂树拔除,打扫干净,用红漆把石碑上的字重新涂写一次。祭祀将毕时,就要在墓上压纸条。如果是去年清明节后才修新坟的,碑石顶端压下十二张冥币,闰月则压下十三张,作为给亡人阴间花费之用。坟身上要压上五至七层纸条。今年压多宽,明年就多宽,不能扩大和缩小,据说这是死者还“地租”的范围。扫墓的供品,一定要有烫熟的蚶,吃了蚶,蚶壳压纸条,意是留给祖宗当钱用。压钱有个规矩:去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称作过“新社”,要压红白纸条。以后每年压的便用白纸条。由于离不开纸,扫墓俗称“过纸”。
扫墓是一种很隆重的祭祀仪式,往往要倾家、倾族、倾村而山。每年都有一人主办扫墓事宜。如果祖上留下有产业的,每年由家族各兄弟轮流掌管公田所得租谷、租金,并用它备办供品。祭祖完毕,当即将供品分给大家在墓前聚餐,祖上没有留下遗产的,扫墓按人丁(男人)平均摊派供品。聚餐时,又按参加扫墓的人数分配供品,以鼓励亲人前去扫墓。
清明扫墓称作“春社”,除了过“春社”,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前后,还有过“冬纸”。从前经济不甚宽裕的人家都过“春社”,只有有钱人才过“冬纸”。因为秋天少雨,天高气爽。在山野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宴客比较方便。
由于某种原因,多年未及问津的坟墓,重新扫墓时要择吉日,杀雄鸡作祭品,以消墓前的邪气。扫墓除了纪念祖先,还有显示家族衰旺、财力多寡的意思。
潮州人这一风俗,不管人走到哪,这风俗一直还是留传下来,在海外的潮州人就可以证实,因为有了这些风俗习惯,才能更体现这就是根、这就是本!!!潮州人又要大忙碌……
潮汕的习俗有哪些和潮汕祭祖的规矩和仪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