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春节的哪一天要祭拜祖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春节初几祭祀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春节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和讲究春节的哪一天要祭拜祖先民间习俗大年初几送祖宗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不少的习俗和讲究。初一不扫地,扫走好运气;初二午饭在娘家,晚饭在婆家;初三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经可走亲访友;初四祭财神,迎灶王爷;初五“破五”赶穷,放鞭炮吃饺子;初六“六六大顺”,商家开门做生意;初七“人日”,尊重每一个人。
所有中国人从小都知道,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初一到初七,要遵守的习俗和做事的讲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时,家里是不能扫地的,所以通常家里的长辈都会让我们在大年三十以前就搞好家里的卫生。因为传说初一在家里扫地,会扫走家里这一年的好运气。到了初二,就是女儿女婿回门的日子了,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常回家看看才是孝顺。初三曾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有民间传说在这一天出门会与别人发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门,但是现在好像已经没太有人提起了。
初四是祭财神,迎灶王爷的日子,所以在以前,初四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出门,都会在家里吃饭,迎接灶王爷。初五则是要“赶穷”,很多家庭会选择在天刚亮的时候在门口放鞭炮,把家里的穷气赶跑。初六,顾名思义就是“六六大顺”的日子了,许多商家就会在这一天开门,所以经常在初六清晨就会听见许多商家在门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会把家里的垃圾全部扔出去。初七则是“人日”,在古代,这一天不会处决犯人,长辈也不会骂小孩。
是不是没想到初一到初七还有这么多讲究?虽然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有了解的必要。
很多地方祭拜祖先的时间不是一定一的,在中国的北方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九,有的地方是大年初一,还有的是大年初三,这些传统相信很多长辈都已经传输给了下一代。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在我们欢天喜地迎接新春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时,依然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春节祭拜祖先是很隆重的一件事,在的印象中,每到这个时节每家的大人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坟头上给祖先上香,不能说这是迷信,毕竟传统流传下来还是有理有据的,也让家里的孩子认认路,毕竟这种继承是一(研习更多十二星速配 文章请关注:wWw.XzloU.cc}辈接一辈的,添上一铁锹土、烧点纸钱、撒上一杯水是子孙的孝心。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去祭拜祖先,不管是远的、近点的、农村、城市都会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这样的事情,而且去上坟时也要准备好纸钱、糕点、肉类、香烟,还有用水代替的酒,最后在烧完纸钱后撒在地上,第一是避免火灾的发生,第二可以用水把火苗彻底浇灭,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东西妈妈都会提前备好,因为上坟都是家里男人的事情,这些细节就交给了女人。
其次就是祭拜的先后顺序,这个是没有要求的,先近后远、先远后进都可以,毕竟在农村坟墓都是荒郊野岭或者田地间,所以我小时候都是跟着一大家人父亲、叔叔、大伯、哥哥步行靠爬坡下地去祭拜,现在的社会就不同了,可以开车也方便了很多,长辈们到达目的地啥事先不干,先点香,在祖辈前磕头,嘴里还要念叨着“保佑子孙”之类的话,之后我们所有人磕完了头,长辈指着坟头说谁是哪支子的,什么时间去世的等等,这是在讲血缘的关系,那时候还小脑子里也记不清,现在慢慢长大才明白这些错综关系的存在。
祭拜祖先之后,会随着去到爷爷奶奶的家里,主要是为了不让老人操心,因为上年纪不方便去,但是他们心里是不会忘记这些礼数,也要求家里的孩子必须要完成,这样做的原因大概就是礼节,更是一种亲情的沟通吧。去到爷爷奶奶家的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春联、饺子、食材有没有准备充足,当然这估计是每个做子女都应该的,直到现在我也遵循着父辈们的传统。
整个祭拜祖先的日子也让我重温了家族的历史,同时增长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祭拜的供品必须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上坟时候的纸钱都会给先辈们用完,水汤之类会洒在周围不能带回家,打开的供品要撒在坟头附近,为了避免野生动物的啃咬就不会进行二次破坏,祭拜的食物分给给孩子吃,这样会得到庇护,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
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一年过去了每个小家庭都经历了酸甜苦辣,我们幸福生活的现在都是靠祖祖辈辈打拼下来的,祭拜先祖表达内心的感激之前,同时让另一个世界的人过好年。
不同地方习俗不同,河南濮阳地区是除夕前一天傍晚请回家或宗祠,讲究贴对联前请回,正月16吃过晚饭,送到地里,点蜡烛,放烟花。在家期间,除夕,初一,初五,十五,都要上供。
山东莱芜不知道什么时候请,正月初二下午送,送到村口,也放烟花,潍坊是除夕下午请回家,摆上供品,初一下午送走。莱州是年前请,15上坟放烟花,16送,招远是15以后送
好了,关于春节的哪一天要祭拜祖先和春节初几祭祀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