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腊八节有什么习俗南方跟北方有什么差异,以及腊八节是北方还是南方的节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南方跟北方有什么差异南方过腊八节么!为什么南方和北方过节有什么不同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
腊八节
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蒜
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领略更多十二星座知识内容请关注:www.HuaIxInG8.com〈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是中国的节日,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十二月又称腊月,所以十二月初八被叫做腊八。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所以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喝腊八粥,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冻掉。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民间也有把腊八粥叫做“防风洲”,据说喝了这粥,可以御寒。
腊八粥的来历
其实腊八粥跟释迦牟尼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一天在河中沐浴时,吃了牧女苏耶妲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来释迦牟尼的弟子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为了感谢牧女,于是僧人们在腊八这天手捧钵盂,到街上化缘,将化来的米、枣等煮成粥,发给挨饿的人们。从此每年的腊八喝腊八粥。
喝腊八粥还有一个来历,就是源自腊八赤豆打鬼,据说腊八这天,鬼怪出来作祟,只要用红豆击打他们,他们就不敢靠前。后来赤豆打鬼演化成了赤豆熬粥,祛病镇邪的说法。
南方有的地方也过腊八节,有的地方不过。
比如四川过腊八节吃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腊八粥。广西腊八节制作糍粑;浙江腊八节是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煮腊八粥。
湖南长沙等地除吃腊八粥外,也做腊八豆,成为家常菜肴之一。乡间常在这天以糯米、腊肉、红枣、核桃等做腊八饭,腊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广东人就不过腊八节。古代的岭南水乡尚未开发,土着人生活不以耕种为主,都是靠水上捞虾捞鱼谋生,而熬制腊八粥所需的豆类、谷类根本没有人耕种,所以也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月初八,北方人喜欢在这天熬上一锅腊八粥热热闹闹地过腊八节,但在南宁,本地人就很少过腊八节了,即使熬上一锅粥,也把传统的腊八粥的20种材料精简到8种,简化成八宝粥。而腊月二十三,则是南宁周边地区乡镇很重视的“灶王节”。所以腊月里这两个节日有“北腊八南灶王”的说法。腊八节各地皆“粥”带着南宁人如何过腊八节的问题,记者走访了不少南宁市民,但是得到的答案多数为“我们家不过腊八节”。思贤社区的秦英奶奶告诉记者,腊八节里也不搞什么特殊节日活动,不过她会亲自熬上一锅腊八粥给小辈们,秦奶奶说:“正宗的腊八粥有20种以上的材料,但是现在我们还保留熬粥传统的人都把它简化成8种材料,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共煮,也叫做八宝粥,南方人对象声词情有独钟,8意为好意头,腊八节给小朋友吃这种粥最有福气了。”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教授王光荣谈道,北方过腊八节的氛围比南方大,其中腊八粥依据地域不同也各有特色。比如北京的腊八粥材料比较多,有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等20多种材料。陕北的腊八粥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味道有甜也有咸。甘肃一些地区的腊八粥是做成稠的稀饭,配麻花同吃。腊八粥在各地做法类型多样,甜咸麻辣都有。腊八节除了喝粥还有腊八饭(用扁豆、黄豆、红豆等煮成)、腊八甜糯米饭、腊八面、腊八豆腐等。灶王节打扫灶台不能漏南宁人在腊月里少过腊八节,但是腊月的另一个节日——腊月二十三的“灶王节”,不少地方还保留过节的传统习俗。邕宁区百济乡和新江镇的一些村坡就有过灶王节的习惯,灶王节这天的风俗主要是通过送灶神迎来新的一年。节日当天,家里的兄弟姐妹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除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外,家里还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尤其是清理干净灶台。百济乡的彭先生说道:“因为灶台与灶神有关,所以在灶王节那天,隆重一点的家庭甚至要翻新灶台或是换过一个新灶台。”记者了解到,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一些地方在过灶王节的时候还会杀一头“年猪”,腌制腊肉、腊肠等,热闹程度不逊于过年。两个节日来源性质不一样腊八节和灶王节各在腊月的一头和一尾,但是两个节日的来源性质各不相同。腊八节的来源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段历史传说故事,而灶王节则是来源于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灶神的故事演变而来。王光荣教授谈道,南宁地区过灶王节的人群相对于过腊八节的人群要多,这与地域文化有关。这些节日都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在北方,腊八节将腊八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驱邪避灾,祈求来年的农业大丰收。南方的灶王节则主要是一些祭祀灶神的活动,因为是过年前一个团聚的节日,所以过灶王节也叫做过小年。链接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美美地享用了一顿,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将这锅杂粮粥称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段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灶王节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了能干勤快的媳妇郭丁香后家业兴旺,后喜新厌旧,把丁香赶出家门又娶新欢,因整日花天酒地而家业败尽,最后竟讨饭到被休的媳妇郭丁香门下,羞愧难当,一头钻到郭丁香家的灶锅底下被烧死了。玉皇知道后说,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既死在锅底,就封灶王吧,为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在天上过七天,腊月三十再回到灶底。后来老百姓知道了,腊月二十三对灶王一定要敬,因为他要上天汇报,对他不好会穷,对他好会富。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日的“灶王节”,用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