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旁掩泪”——记一位老艺术家的人生经历
“木”字旁边的“旁”和“泪”相邻而立,形似泪痕,简单却又别致。而这个字旁也让我们想起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经历。
陈老先生,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他是一位出生在乡村的农家子弟,小时候便喜欢捡拾树枝、竹条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老先生的手艺也日渐熟练。他开始用自己的手艺为村民做些家居用品,如椅子、桌子等,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渐渐地,陈老先生的小买卖越来越红火,生意越做越好。但是,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急性病,需要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宽裕,陈老先生感到了无比的痛苦和困惑。但他没有放弃,依旧努力地工作、勤俭持家,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最终令他的家庭渐渐翻身。
本来,陈老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应该在家乡安心生活、享受晚年。但他并没有如此。陈老先生年轻时曾经从邻居那里学过一些木工技巧,后来又远赴大城市磨练技艺,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木工雕刻师。他的手艺日益精湛,在艺术家中高蹈领先。
在艺术路上走过的岁月里,陈老先生常常回忆起自己人生的一幕幕:那些乡间童年的趣事,那些年轻时努力工作的日子,以及为追求艺术梦想所付出的坚定和努力。虽然陈老先生晚年已经到来,但他并没有停止创作,依旧在不断探索着、实践着、创新着。在他的手中,每一块木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灵魂。
然而,艺术家的路上并不总是平坦的。遭遇了商机的败北,陈老先生的生活开始变得困难。他的作品越来越难以卖出,收入也越来越低,甚至有时连温饱都不能保障。但是,陈老先生没有退缩,他仍旧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为了创作,他开始用自己的手艺制作一些小件家居用品,售价不高,但已经足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木旁掩泪”,成了他心灵深处的呐喊。只有当他在凌晨仍然坚持工作,只有当他在面对一遍又一遍拒绝时,才会让他掩面而泣。陈老先生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用心沉淀、流淌的泪水。这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坚持,总会能够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陈老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注入了艺术,流传了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份深深的情感,铸成了他每一件作品的终极价值。正如“木旁掩泪”这个字旁所代表的,每一份眼泪背后都有一份不可打垮的信念。一个人坚定的信仰,即便在一片黑暗中,也能闪耀出前进的光芒。
陈老先生已经到了人生的黄昏期,他对艺术的热情逐渐淡漠了。但他的坚韧和勇气留存在了每一份作品中,激励着我们在生命中越走越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日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或许会遭受许多失落和坑深,但正如枯树盼春之后的新芽,只要我们坚信,在前行的路上总会有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