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呢

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呢的一些知识点,和和珅八字考证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呢清朝八大辅丞有那些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也就是乾隆最疼爱的和孝公主的女婿。据说,丰绅殷德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乾隆亲赐。那么,丰绅殷德这名是阅读更多生肖姻缘表 内容请关注:WWW.qIanXingzUo.COm'如何来的,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说来话长。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时,乾隆在将和珅之子的八字看过后十分满意,随即将未满六岁的和孝公主指婚给和坤之子。不仅如此,乾隆还特意给这位未来的佳婿赐名“丰绅殷德”。

所谓“丰绅”,满语里有“福禄”、“福泽”、“福祉”的意思,乾隆的大意,无非是希望夫婿将来寿山福海,公主嫁过去后当然是前途无忧。

另外,美国清史学家欧立德在《乾隆帝》一书中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其表示,“丰绅殷德”也有“祝你好运”的意思。不管“丰绅殷德”究竟什么意思,总之在乾隆看来,和珅有自己的提携,仁孝公主下嫁其子是最合适的安排。即使自己百年之后,宝贝女儿的前途也是最有保障的。

十年后,也就是乾隆八旬万寿大庆的前一年,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奉旨完婚。而为给女儿大婚添光加彩,乾隆还打破常例,将其封为“固伦和孝公主”。按:“固伦公主”通常为皇后之女,而和孝公主的母亲惇妃只是一般嫔妃,如无特别功绩,其女按清宫制度只能封为“和硕和孝公主”。

当时,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的婚礼引起了轰动,其规模之大、其场面之盛、其赏赐之厚,都可谓是前无所有,堪称近千年来的世纪婚礼。

但是,很不幸的是,乾隆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就在乾隆驾崩还不到半月,继位的嘉庆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和珅,和府也随之陷入了灭顶之灾。

在人生被彻底逆转后,丰绅殷德也陷入了颓唐之中。据说,丰绅殷德因父获罪而降未散秩大臣,其中年慕道,与方士辈讲养生术。为此,其还没少受人侮弄。是啊,人倒霉时,“丰绅殷德”这个赐名也成了笑话与反讽。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丰绅殷德在绝望无味中病故,年仅三十六岁。

世袭罔替——清朝的辅丞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辅丞”。这八大辅丞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豫亲王:多铎

5、肃亲王:豪格

6、庄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林的儿子。

八大铁帽子王为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如果袭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别的后裔承袭。而其他诸王却要世降一等,如始封为亲王,其子只能袭为郡王,其孙只能袭为贝勒。始封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传世。整个清代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讠斤),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匡力)、醇亲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

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功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入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呢和和珅八字考证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