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经》与《水经注》有啥区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水经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水经注》的了来历是什么《水经注》主要记载了什么《水经》与《水经注》有啥区别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作者是北魏(386—534)的郦道元,是三国初期的《水经》注释。《水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水系分布的专著。桑钦在《水经》中改变了前人按政区为纲目记述河流的方法,而以大河流为纲进行描述。它记述的黄河、长江等137条河流,不仅说明了这些河流的发源地、流向和归宿,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流经地区,支流分布等。而《水经注》是在《水经》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因此,《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坐听松风图郦道元对《水经注》所记各水系“脉其支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缠,访渎搜渠,辑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见《水经注·序文》)《水经注》全书共40卷,是当时对陆地水文地理知识的一次大综合,也是地理学出现分科(水文地理学)的一种标志。它把《水经》的137条河流,增为1252条。现传本以北宋成都府学宫本为最早,明代以永乐大典本为最佳,清代全祖望有《七校水经注》,1958年商务印书馆有铅印本。
《水经注》引书430多种,还转录了碑刻材料,注文20倍于原书,全书达30万字。它不是一般的注巯之作,而是一种再创作。对水系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记述,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空间的真实感。书中详细记录了河流两岸的地形、物产、地理沿革、渠堰灌溉、城市位置、水汛泥沙等,所记方向清楚,又有数量观念。
郦道元为什么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过于杂乱,《禹贡》、《周礼·职方》只有记载了地理情况的一些表象而并没有深入系统地描述,《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细,《水经》一书虽然系统地记述河流,但是除了水道以外地理情况都很少提到。郦道元在游历大好河山时的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给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这本书为纲领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就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释《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学习更多十二属相性格文章请关注:www.kAnxZ.CC;.、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向往国家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想要祖国统一的愿望。
《水经注》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在自然地理方面,它记载了1000余条大小河流,从河流的发源地到人海,也包括了河流的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过的伏流、瀑布、急流、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它所记各种地貌,有高地、低地、喀斯特地貌等,在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一些政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它不仅记载了以前的古都,同时还记载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而且在这些城市中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现在印度的波罗奈城,都有详细记载。
该书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中外古塔、宫殿、各种陵墓、寺院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水经注》中对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当然书中也有个别失实之处和少量封建糟粕,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可以根据《水经注》复原1400多年前的地理情况,对现在的经济建设还有参考价值。它所描述的水域,南到扶南(今越南、柬埔寨),北至流沙(今蒙古沙漠),西起安息(今伊朗)西海(咸海),东北达朝鲜的坝水(今大同江),西南至印度新兴河(今印度河)。不仅写了中国,也涉及邻国的情况。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的河流,大都按照发源、流程、归宿的先后次序,抓住它们各自的地形地貌,记叙全面而具体。据统计,《水经注》记载有动物100多种,植物140多种,湖泊500多个,泉水几百处,峪谷将近300处。滩涂更多,仅《浙江水注》一篇就有60多处,全书记载的瀑布也有60多处,钱塘江流域的翔凤林东、西瀑布、五泄瀑布、苏姥布瀑布、剡县瀑布,目前除苏姥布瀑布已经消失以外,其余几个依然存在,并为游览胜地。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的古都、城邑、交通等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仅古都就有180座,县一级城邑达2800座。交通包括水陆两路。郦道元还依此描述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并加以评点,颂善责恶。例如,他称颂修都江堰的李冰、治蒗荡渠的王景可和大禹相比,赞扬渔阳太守张堪教民种植使“百姓殷富”,陇西太守马援引水种稻而“郡中乐业”。他斥责秦始皇修长城使“死者相属”。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水经注》简介
《水经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撰。旧传三国时人桑钦著《水经》,郦道元为之作注,名《水经注》。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后人分割三十五卷以足四十卷之数。道元(469?—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历仕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图谋叛乱,忌恨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进行安抚。萧宝夤害怕道元之来不利于己,在他将要到达长安时派兵围攻,加以杀害。
道元好学博闻,广览奇书。足迹所至,大至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他在书中征引的前代和当时地理著作,即达三百七十余种,包括一些南朝人的著述。自序说“访渎搜渠,缉而缀之”,所以很多材料是实际调查所得。《水经》只记载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条,而郦注却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增加八倍多,注文共约三十万宇,也比经文增多二十倍。
该书以水道为纲,连带叙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亭障,以及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各方面,还记载了各地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中记录作者所见的碑刻,共三百余块,利用它们作为帮助确定水道流经的依据。道元注意到水道源头的伏流,和故河道之下还有相当多的地下水等现象,对于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浊、泥沙的堆积、洪水的涨落等水文变化,都很重视。他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地理现象,对每条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时期。还记载了各地水利设施近三十处,称颂了许多伟大工程。对于从书本或实际调查都未能弄清的问题,道元采取谨慎态度,表示“未知所从”、“非所详也”,这样的存疑有七十余处。《水经注》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中国以至世界地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历史和历史地理的资料。《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也得到很高评价。由于郦道元是北朝人,关于南方水系的记录不免简略,时有错误。
旧本《水经注》经文与注文混淆在一起,字句脱误甚多。清朝学者全祖望(1705-1755)、赵一清(1711一1764)、戴震(1724一1777)分别进行了区分经注的整理校订工作,各自取得良好成绩。后来有人因赵、戴两家整理校订的结果很多相同,因而认为戴震盗窃了赵一清的学术成果,是没有根据的。清末,扬守敬集以往研究之大成,撰《水经注疏》,弟子熊会贞续加补修,极为详尽,是《水经注》研究最为完备之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刊印,极便参览。
OK,关于《水经》与《水经注》有啥区别和水经注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