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时间表(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数字)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时间表,以及14点到16点是什么时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时间表16点是什么时辰16点什么时辰

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时间表介绍如下:

子时:00-02点。

丑时:02-04点。

寅时:04-06点。

卯时:06-08点。

辰时:08-10点。

巳时:10-12点。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

戌时:20-22点。

亥时:22-24点。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扩展资料

时辰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子时卦象解释

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

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夜子时与正子时。

是申时。

申时具体是15时正至17时正。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浏览更多十二生肖运程内容请关注:Www.feIxIngGu.Com`",}.]"时为正。比如7时叫辰初,8时叫辰正,9时叫巳初,10时叫巳正。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是申时,十二地支代表的时间具体分别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时间来历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

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

关于十二个时辰对应的时间表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