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名人祖坟,祖坟能守几代

关于河南名人祖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祖坟能守几代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祖坟能守几代

1、人们常说:一代亲,打折骨头连着筋;二代表,血脉相连怎能了;三代了,红白喜事各家跑;四代完,亲情如水不再连;五代如同是乡亲,不打交道全是空。

2、祖坟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北方守三代,即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祖爷爷奶奶辈罢了!南方人一般都有祠堂,名门望族的大户人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到祠堂祭祖,但上坟祭祀也只不过是三代罢了!

3、但大伙千万要相信,孝亲祭祖却是得到福报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对自己已故亲人的祭日,去他们的坟地焚香烧纸,祭拜祖先,祖先就会默默的保佑你,让你遇事可以化险为夷,平安度日过好每一天!

4、祖坟,能有守几代,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关键是看这个家庭,家族,出来的人才有多少,文化有多少决定。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要明白,拜祭祖先的意义。那就是一种中华文化传承。

5、中华传统文化在哪里?在学堂、祠堂、中堂。学堂教人读书明理,祠堂教人敬天法祖,中堂教人仁义孝悌。

6、学堂文化至今得以繁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入人心。

7、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团结互助性。可以一起努力发展。一起互帮互助。

8、中堂,农村人一定不会陌生,每家每户都有个中堂,俗称“堂屋”,又称“中央间”(因中堂均设在房子最中间)。正壁会有“香火”,上书“天地国亲师位”等燃香供奉。很多中堂会有一首对联,“敬祖宗一柱清香毕恭毕敬。教子孙两行正业曰读曰耕。”横批:祖德流芳。

9、这些都是拜天地,敬祖宗,尊师重教,都是告诉后人,人要有敬畏之心,顶头三尺有神灵。每年,清明节都会有父母,爷爷奶奶,带着小朋友去扫墓,也就是告诉他们,什么是什么祖先,一代一代往下传,很多地方几十代的终祖都会常年有人拜祭。

10、所以这个看一个家族的文化,决定拜祭的时候。决定墓能守候几代。

11、一般往上是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往上的话如果不是家里有族谱或者家族有祠堂供奉,有老一辈的人带头管理的,相信很多人连名字都记不起来了,别说还知道坟在哪里。不信你现在可以问问身边那些九零后的年轻人,有几个能顺口说出他曾祖父的名字,恐怕很多连他祖父的名字都会说不出来,更别提高祖的了。

12、其实追源溯远有利于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之间的亲近和团结,象我们家族里每年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出远门的子孙都会回来共同参与,老一辈的带着年轻一代到很远的山上寻根祭拜,增加了后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实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于国于家,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13、我家的祖坟现在就能找到高祖父那一代了,也就是我爷爷那一代。

14、我们家也算世代农民,有据可查的也祖上没出过大官或者大地主,所以坟地都是在自家的田地里。

15、我们村在这边也是个大村子,有3000多口人,大多数村民都是同姓,少数几个其他姓氏的也都是入赘过来的,总的来说也算是一家人。

16、据老人们口口相传以及村志记载,大约在清朝中页,祖先三兄弟从新郑迁移到了这边。

17、因为大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也没啥宗祠啊、祖坟啊之类的场所,都是各家卖各家的,都是在田间地头找空地安置先人。

18、我们村子埋人基本都是在东边的麦地,所以我们这说老人去世,都说去地里“看麦子”了。

19、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的先人都埋在麦田里。

20、当然啦,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上坟烧纸之类的事也不参与,对具体有哪些先人我是不知道的。

21、 05年拆迁后,我们村子有了一块集体墓地,所有的先人都埋进了集体墓地。

22、今年清明节时,我祖爷爷的兄弟的后代要认祖归宗,本家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

23、我们作为后背男丁,需要到所有的先人分钱烧纸禀报此事,我这才知道我们家祭祀了多少代先人。

24、备份最高的是高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再往上的坟,拆迁时没找到,或者战乱年代没起坟头,都已经找不到了。

25、从我高祖父来算,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辈、我,正好是五代。

26、也对应了古人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27、普通老百姓,能五代祭祀就挺不错的了,毕竟我连曾爷爷都没见过,谈感情亲情啥的也做不到。

28、一般四代,即曾祖爷曾祖母,祖爷祖母,老去的父母,至于四代以上的祖坟,必须是有特殊情况的,如我是黄氏二十一世,但我们一大家族每年冬至都要拜祭我们黄氏十三世祖,因为我们在这共同十三世祖的后人在有人逝世的时候,这些后人各家各户都要派一人去参加为逝者做事,送别,这样的祖宗比我整整高了八代,还有,我们黄氏七世祖公祖妈,因为七世祖公视妈在我们当地创立了黄氏道韵派,是道韵黄氏的始祖,所以道韵子孙每年清明节前一、二天必须在各地派代表给我们七世祖公祖妈祭拜,还有我们黄氏江夏公,江夏公在南方创祖,所以我们称夏公为南方江夏黄氏第一始祖,每年将近冬至的时候江夏黄氐子孙有好多万人都要到澄海莲花山江夏公的祖坟祭拜,至于普通的祖宗我们只祭拜到四代前人左右,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先人代代都祭拜,都守坟,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时间干活谋生了,必须天天祭拜,天天守坟,这不符合实际。

29、本手而论,也就三代(曾祖)。经济条件好的,家族从政显耀的,才有精力追溯到本族本股之一世祖。如果一个姓氏的家族成员在当地比较集中,他们各世祖的祖坟也随之相对集中。相对集中就好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培土。因此,这样的姓氏,其祖坟能守二十多代即五至六百年左右。朝代大概在元明时代。

30、上面的情况只限于几百年安居本郡之姓。有些姓氏因为天灾和战乱,总是迁徙,背井离乡很难守住祖坟。

31、广东惠州等地客家人,他们保留罐葬习俗。这种习俗应该只有客家人才有。中原人(河南安徽等省)不会有。

32、客家人祖籍甘陕,随黄河逐水而下,途径河南。因此河南是其发祥地。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将近柤之骸骨用陶罐装敛,随身携带,到落脚地再择地安葬。我估计他们也只能携带两代祖先的骸骨,逃难之人能沿途平安不被丢弃,就不错了,兵荒马乱的。

33、华人相比于洋人,优点在于本氏族源远流长。只要你愿意,每年清明节,可以从黄帝往下拜。很多大的姓氏发展历史是有谱可查的。这个是中华文化圈特有,只此一家,别无二致。

34、讲明白一点,就是族谱和祖莹共存。族谱记载详细到,哪位先祖,生于何年,逝于何年,葬于何处,某山某向。后人如果找不到哪代祖莹,翻开族谱,一目了然。

35、现代少数女性,女权嚣张。婚嫁要挟,易子之姓,来个李代桃僵。殊不知那样一改,孩子进不了宗庙,也入不了族谱。整个一群孤魂野鬼。哪里还顾得上守他的祖坟。

36、清明祭祖是中华各民族祭拜祖宗的传统,上坟祭祖的人都应该知道,自家的祖坟老一辈人清明节会在世时带领全家老少爷们,能够上坟的人全部上坟给祖坟清扫添土,能够上坟祭祖几代,也是看地区差异,如果常年累月都是战火纷飞,可能没有多少祖坟保留完整,能够上的坟只能看后代能力。我们老家上坟知道的都要上,上坟的有八九代吧,

37、祖坟能守几代?全国各地区,特别是农村,大多数的农村还没有村级公墓,农村的坟墓还没有管理,属于散葬和乱葬,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原葬墓地被国家征收或者平整土地,坟墓就不能保证安全了。像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公墓,而公墓的墓地都是买在山上的,墓地比较大,几百年内墓地安葬不完坟墓,全体村民的祖坟全部迁移在公墓里,象这样的村级公墓世世代代都能守着。

38、这个还是看每个家庭的家风吧,首先是不能懒,一懒你啥理由都能找出来。

39、我家扫墓一直扫到乾隆年间的去了,爷爷的爷爷还往上,没办法,每年都是爷爷带着家里几乎都能回去的男丁去,没有特别的理由都不能不回去。一扫墓就是整整一天,甚至还需要两天。

40、这是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论。就以自己的家族为例来解释一下。我们家是每年春节期间要祭祖的,通常要到坟地去。那么常去的就是我的祖父辈的坟。曾祖父和祖父的坟地在一起,但曾祖母的坟地在另一个地方,所以都嫌弃太远,经常就不去了。而且大人会说:“曾祖父和她儿子的坟在这里,曾祖母肯定经常也在这里。”

41、每年的春分这一天。我们整个家族的十几户人家会一起去拜祭祖先。那么会出现有的家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的坟的具体地方,只好在地里乱祭拜一番。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祭拜的这个逝者没有子女,是他的弟弟带领我们去祭拜的;二来听说在土地变更的时候,由于这块地成了别人家的,让这户人家把坟地推平,种庄稼了。

42、所以,我经常在想。即使有子孙后代,子孙也就守个三四代。换个思维想一(研习更多十二星座特点 文章请关注:WWw.BaoXingzUo.COM}下,也就明白了。人只有互相交流了,才有感情,即使是亲情。三四代过后,后代根本没有见过逝者的模样,好多后代恐怕连照片也都没有见过吧!那么不去守祖坟也是合情合理。当然古代帝王,有些名人的坟墓除外。再者,人离世,尸体最终也会腐烂。而且也会慢慢的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也可以说,人最后的归宿仍然是回归大自然。这其实很早以前的老子和庄子都有过同样的看法。

二、为什么古墓多在河南

河南自古就是中国的中央地带,是很多王朝都城的所在,这样显贵就多。很多名人葬在河南,有些地方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风水宝地。其他人或者祖坟在这里,或者趋炎附势葬在这里,就好像现在很多人拼命想葬在八宝山或者其他的革命烈士墓一样。比如范仲淹祖上葬在姑苏,后来他自己显贵了就葬在了河南伊川了。

三、祖坟为什么归国家所有

1、祖坟里挖出的文物应归国家而非后人

2、家住吕梁方山某村落的几户人家在今年2月份接到修路通知,需要迁移祖坟。于是和家人在商量过后,开始动工了。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上百年没动过的祖坟打开之后,里边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3、迁坟的毛大姐说,当时他们只是挖开一个小洞就发现,里面的空间大的出奇!村民称,这个墓高2米多,深4米多,宽3米多,里面摆放着两副棺木。

4、可由于洞口太高,棺木又重,大伙儿无法原封不动的抬上洞口,于是只能就地分解,可开棺后的一瞬间,里面是琳琅满目的首饰珠宝,惊呆了所有人!

5、从村民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棺木上刻着姓名、官职等信息。毛大姐称,打开棺木后能看出里边的是当官的,穿着官服、戴着官帽,另一个棺木里是名女子,头上戴着金簪子,还镶有类似绿宝石的东西。

6、人们一件一件拿出来,发现这些陪葬的物品都特别的精致,数量也十分惊人。加上旁边的墓一共是三处祖坟,都是属于张家三大家族的。张家的人决定先把墓迁走,再处理这些文物。

7、可是,当祖坟顺利迁完之后,三大家族上上下下开始合计起这些陪葬品的处理办法,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了。张家老三称本来东西时暂存在老大家,但是等到大家去分的时候,发现少了很多。

8、而张家老三却称,之前三家已经分过一次了,自己已经拿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张家老大也说,之前分过一次,但是张家老三不满意,还起了冲突,吵了起来,闹得很不愉快。张家老大还称,自己本来是想充公的,但是另外两兄弟不同意,所以才闹出这些事儿。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鉴定,挖出来的这些遗物是否属于这三家人还有待调查。

9、祖坟里挖出的文物归国家还是归后人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梁雅丽表示,祖坟里的东西,绝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归后人所有。否则,那么多名人墓葬,难道其后人能去要这些文物,皇亲贵族的后代能去要博物馆的文物吗?

10、1,祖坟里的东西如果是文物归国家所有。

11、很多人认为祖坟里的东西理所应当是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其实不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地下文物属于国家,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目前的司法解释中没有例外。

12、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13、《民法通则》中第七十九条也有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对于已经明确了的,确实是自己家的祖坟,在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陪葬的物品,可以请文物部门进行鉴定、考证,看是否属于文物。如果属于文物,就归国家所有;如果只是属于一般的陪葬物品,就归其法定继承人合法继承。

14、一般来说,对于地下埋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埋藏物的所属权是个人的,那么国家法律予以保护。但出土文物,无论是发掘的、个人发现的,都属于无主埋藏物的范畴,属国家所有。

15、虽然如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相关法律却是承认个人可以占有、甚至主动发掘文物的。但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都承认土地私有,而我国土地、山川、河流都归国家或村集体所有。

16、而如果拾获文物不上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违法行为,重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文物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追缴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的;(二)未按照规定移交拣选文物的。不过在这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如何奖励公民上交文物的行为。

17、3,不能以金钱奖励作为文件上交条件。

18、因奖励标准在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近年来文物发现者与官方争议不断。如2001年,河北省满城县村民康增福发现国家三级文物,文物管理所承诺奖励4000元,但康增福不满意而拒绝。影响更大的是,河南许昌农民霍想雨,1975年挖出一组西周文物上交后,文物主管部门承诺给予一定的奖励,但多年来并没有兑现。

19、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人质疑,国家给予上交文物者物质奖励太少,不利于文物的回收和保护。

20、那么,我国对于文物上交的奖励办法,有无明确规定呢?

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这个规定非常笼统,并没有明确奖励的具体形式和标准,

22、那是不是一定要给予物质奖励,奖励多少呢?有专家认为必须奖励,但不一定要给物质奖励,也就是说可以不给钱。而且上交文物是公民的义务,因此任何一个公民绝对不能以获取物质奖励来作为上交文物的前提条件。

23、当然,梁雅丽律师建议说,应该设立一个文物保护举报奖励基金,对保护文物者按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对于珍贵文物的发现者、上交者,是否可以考虑在文物收藏、展览等活动中给予署名,以资鼓励。这些奖励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关于河南名人祖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