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真正有良知的人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良知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良知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王阳明的良知是什么意思良知的意思是什么良知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1、王阳明将自己的思想总结为“致良知”三个字,简而言之,阳明心学就是从人的良知出发,通过知行合一的功夫,达到致良知的境界。

(1)、良知

王阳明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知道老人倒地要去扶,知道遇到小偷要去抓。

韩寒《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小孩子都知道是非对错,因为人本来就具有知善知恶的本心。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本心被名利等欲望遮蔽了,就像原本明亮的镜子布满了尘埃。所以大人会看利弊,而不是分对错。

但是,良知只是被遮蔽,而不是消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知道对错的。

王阳明曾做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他的手下抓住了一个盗贼,他让盗贼脱衣服。先脱外衣,后脱内衣,最后只剩一条内裤,王阳明还让盗贼脱,盗贼就不干了。王阳明说:你虽然做了贼,但内心还是知道羞耻的,这就是你的良知。

(2)、致良知

无论你身处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在当下依照良心做事。久而久之,人心上的尘埃就被擦干净了,本心也就回复光明洁净,良知达到了极致,这就是“致良知”。

当然,时时刻刻都依良知做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实践心中良知,王阳明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他说:“我的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

所以,王阳明教人的,是如何做个好人,做个高尚的人。

阳明心学不是成功学,学习阳明心学,你不一定能成功,但肯定能做个好人。

【扩展资料】:王阳明即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意思是:人不经过学习就会做善事的能力,叫作良能;不经过思考就知道是非善恶的见识,叫作良知。

出自《孟子·尽心上》,选自战国孟轲的《孟子》。

节选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了解更多属相与婚配 资讯请关注:wwW.TiaNxInggU.coM』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全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尽心上

良知的真正意思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天生的,是对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断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道德底线:

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等。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一切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如何坚守良知:

道德底线,是做人立身之本,做事思想根基,处世根本标准。人生路上,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本色,不断积蓄正气,牢牢坚守底线。底线,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道德警戒线。党员干部要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人民群众要坚守底线,就要有道德意识指路前行。在全社会坚守底线的过程中,相信祖国富强,人民安康,社会和谐!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