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号阴历是三月三日,是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据传,这一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为了反对当时楚国内外的腐败,勇敢地言论抗议。但是,他的言行引起了宫廷权贵的嫉妒和威胁,最终被迫离开了楚国,流放到了岳阳。在岳阳,屈原默默地思考着祖国的前途和民众的命运,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然而,他的「言者无罪」的思想却激怒了当时的楚怀王,怀王认为屈原是叛国的祸端,于是下令将他流放到汨罗江。屈原在汨罗江游泳时,心系万民、痛心疾首,最终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在屈原投江后,百姓们非常哀悼,为了防止他的尸体被鱼虾啃食,便纷纷下了船,用竹子和米粒制成的一种食品——粽子投入汨罗江中,希望鱼虾们能够吃饱口福,就不会再去啃食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后人每年在三月三日举行祭屈仪式,吃粽子、配菜蒜薹和艾叶饮酒。
然而,端午节并不仅仅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历史上,端午节也是一个祛病驱邪的节日,因为夏天是各种瘟疫的高发季节,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采艾草,在家门口挂艾叶,并在房间里放置艾草,以驱赶鬼怪,辟邪保平安。
此外,端午节还是一个民俗文化丰富的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端午节庆祝方式。比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扬州,在端午节期间都会举行龙舟比赛。而在湖南岳阳、湖北宜昌等地,则有吃头七、舞蛇灶等民俗活动。至于粽子,在南方地区,做粽子的方式不仅仅是枣、肉等甜咸之类,而且还有红豆、莲蓉、咸蛋黄等不同口味。
总体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的传承,使得屈原的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延续成为了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端午节的认识和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增加,但端午节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