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放竹子,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风景构成。古时候,这种做法是为了打发时间、种植竹子,以此来规避无聊和孤独,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惯。
竹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既是一种工艺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竹子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所称道:比如竹子所具有的纯洁性和高洁的境界;也有人们幸福平静,自然传达了田园生活20的乡愁情怀。古代大诗人孟浩然曾经写过:“疏篱万箭穿,素手一缕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门前放竹子,传递的是生命践行的价值观和生活立场。春风得意的孟浩然,脚踏白鹤,挥手间,洛阳城恬静不少,阳光照进竹林里绿郁郁的笋叶,中午的阳光摇曳着一道道竹叶飘来飘去的影子。这美好的景色,折射出的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意志和晨昏之情。人生总是充满了诸多变幻无常,然而,诚实、坚强、豁达、直爽、忠诚、自控、淡泊、果断,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生活立场,就像是门前的竹子,成为生命践行者的象征。
门前放竹子,也传递着生命中最珍贵的力量——坚持。生命中,进退维谷的困惑让人焦虑不安,诸多困难让人再三挣扎,但是坚持是我们在危急逆境中惟一坚强的资本。就像竹子,虽然长期挨受自然灾害,但在坚守之下,它却顽强地茁壮成长,在不断的抗争中更加的生机蓬勃。这是一个生命矩阵的力量,也是人生如此可贵的力量。
门前放竹子,也是陶冶情操、享受自然之美的一种方式。放眼望去,翠竹轻摇,映着微风吹拂下的阳光,散发出一种乡野诗意的自然韵味,微风轻轻拂过竹叶,发出诗情画意的轻响,人们不用走远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陶冶和精神升华。
尽管,世界风云变幻,生活的难题依旧残留,然而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桑菊之间耕耘着自己的田地,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让自己的精神在这片竹子的世界里得以内化,获得了一份宁静与安详,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得到磨炼与净化,拥有更加深沉的感悟。门前放竹子,无需言语,暗藏深意,传递着人生的真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