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婚率2022年数据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离婚率官方数据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离婚率2022年数据和离婚率官方数据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离婚率2021数据离婚率2021数据全国离婚率高达23%,河南省高居全国第一。看到这个数据着实惊着了。结婚证就是一张纸,没什么约束力。只是在法律上证明一下两个人的关系。
从离婚对数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其中,前7个省份都超过20万对。
2021离婚率的统计
结婚人数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适婚人群总量减少。
当前,25~29岁仍是主要结婚年龄,对应的是1991年~1995年的出生人口。从近四十年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的最高峰(2508万)之后,连续多年下行:1991年跌破2300万;1994年跌破2100万;1998年更是跌破2000万大关。
可以预见,随着“95后”乃至“00后”陆续进入婚育阶段,结婚人数还会进一步下滑。
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2013-2019年,粗结婚率从9.9‰降至6.6‰。
二、2022年中国离婚率是多少2022年,中国的离婚率为43.53%,接近一半了,非常之夸张的数据,可以说2对结婚的就有一对离婚的。中国离婚率排名前十的省份
1、天津,离婚率高达60%排名第一。
2、黑龙江,离婚率可以达到58%,上位居第二。
3、长春,离婚结婚比已经达到了56.34%,坐上了第三。
4、北京,离婚率大概有53%了。
离婚率(英文:divorce demography),指离婚的比率,可用于衡量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稳定和幸福程度。粗离婚率(crude divorce rate)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而细离婚率(fine divorce rate)是指年度离婚数与已婚妇女人口之比,这排除了不到婚龄的年轻女性人口以“离婚人数”作分子计算的离婚率,无疑使中国的离婚率增长了一倍,而除了少数社会学和人口学词典外,大多数社会学、人口学和婚姻家庭辞典都认同“离婚人数”的分子涵义,其中不乏由社会学界的权威学者领衔主编(如袁方,1989;王康,1987)。众多学者也都照搬和引用错误方法计算出的离婚率资料(储兆瑞,1994;刘炳福,1996;张敏杰,1997;罗萍,1999;徐舒等,2001;央宗,2002等),一些研究者在作地域比较时还因此得出中国大陆的离婚率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如李荣时,1993;刘爽,2000),这往往会引起误解,即中国的离婚率虽低于欧美,但在亚洲已属最高之列。其实,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离婚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离婚率也是以年离婚人数作分子除以年平均人口,其由来可追寻至“民政部关于印发《离婚率计算方法研讨结果的报告》的函”(1988民综函第247号)。据该函记载,民政部综合计划司和婚姻管理司曾于1988年8月召开了由15名统计、法律、婚姻、人口专家参加的离婚率计算方法研讨会,取得一致意见,并“经国家统计局认可,部领导批准”后确定:为了便于计算,易采集数据,与国际取得一致,在进行离婚统计和对外宣传时,统一口径,暂采用如下计算方法:“在一定时期内或按所给的年份,每一千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是离婚次数,表示方法是千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某年离婚率=(某年离婚次数/某年平均总人口数)×1000‰
因为离婚次数是两个人组成一次,和分母不成比例,假如某年平均人口数都结婚再去离婚,则离婚次数为1/2人口总数,离婚率只有50%,固说明以次数定离婚率是有问题的,所以是离婚人数的对比。(根据次数算的离婚率需要再乘以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第一款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三、结婚率、离婚率数据哪里可以看到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离婚登记为164.3万对,去年同期为158.4万对,较去年增加5.9万对,同比增加3.7%;结婚人数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544.5万对,去年同期为588.6万对,较去年减少44.1万对,下降7.5%。
12月9日,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时代财经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离婚率数据慢慢提高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支撑。
张雪峰称,婚姻是一把双刃剑,大多数人的婚姻关系其实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离婚群体年轻化趋势显著。郑州市民政局统计显示,2020年,90后离婚人数已占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也在2019年的数据中提到,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
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成普遍做法
时代财经梳理2021年常住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发现,{了解更多星座配对查询知识请关注:wWW.IixZ.cC√",;)}"广东、江苏、湖南、浙江、安徽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与离婚人数。
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结婚登记43.3万对、离婚登记12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43.1万对,离婚登记10.5万对。结婚人数上升,离婚人数也上升,但结婚人数增速(0.4%)远低于离婚人数增速(14.2%)。
江苏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1.6万对、离婚登记9.7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5万对,离婚登记9.9万对,结婚和离婚人数都在下降。
湖南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3.1万对、离婚登记7.9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3.8万对,离婚登记7.2万对,结婚人数下降,离婚人数在上升,增速为9.7%。
浙江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2.7万对、离婚登记5.9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19.2万对,离婚登记 5.6万对。结婚与离婚人数同时上升,但结婚增速(18.2%)高于离婚增速(5.4%)。
安徽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27.6万对、离婚登记8.2万对,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34.1万对,离婚登记8.4万对。结婚和离婚人数均下降,但结婚增速为-19.1%,离婚增速为-2.4%。
2021年是离婚冷静期实施的第一年,离婚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民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中国每年离婚数分别为415.8万对、437.4万对、446.1万对、470.1万对、433.9万对、283.9万对。
所谓30天“离婚冷静期”的法律根据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曾对媒体表示,“离婚冷静期”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降低离婚率。“我国目前的离婚程序过于简单,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的草率离婚、冲动离婚的现象。”杨立新表示,“离婚冷静期”的设立,就像是给离婚增加了一个“门槛”。
据悉,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提高离婚门槛,增加离婚成本,以此减少冲动离婚,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例如,韩国与德国,都有类似的规定。
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12月9日对时代财经指出,“2021年是实施离婚冷静期的第一年,所以离婚率比2020年进一步下降。2022年是实施离婚冷静期的第二年,离婚冷静期效果不如第一年,所以离婚率又上升了。”
婚姻对于两性关系的束缚作用逐渐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离婚登记对数从2003年的133万对增长到2019年的470万对,直至疫情出现的2020年有所回落,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上升。
四、中国离婚率2022年数据中国的离婚率在近年来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22年,据统计,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离婚率的数据说明了婚姻状况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的一些趋势。
2022年中国全国离婚率大约为3.9%,比2021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不难看出,中国的离婚率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大城市,离婚率更是较高。人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其中离异夫妻更是不少。
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提升,社会发展快,机遇多,而每一个人自身上升空间不一样,发展方向也是多式多样,物质世界的极度充斥,这些就导致了离婚率在逐年增加
导致离婚率的上升的原因
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经济地位和收入等方面上的差异,社会中的阶级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夫妻因此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导致最终的离婚。其次,社交媒体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加上互联网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城市化机会,因此离婚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另外,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地向着男女平等的方向迈进。女性在教育和工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此同时,她们也将更重视自己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许多离婚女性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观,不再愿意承担家庭和子女教育的重担,导致婚姻破裂。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