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端午节艾叶菖蒲的作用)

其实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草的故事,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草起源于何时何地有何典故端午节为什么插艾草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传说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起源于我国的晋朝时期,艾草是中药的一种,古人一直都认为插艾可以预防疾病。而且就以前来讲,因为医疗水平不发达,药物缺少等都会认为传染病是邪祟作怪,而很少会考虑病毒学和医学意义上的防病。

在古人的眼中“五日”是犯禁忌的日子,大家都认为五日是毒虫尽出的日子,所以大家在五月初五并不称“端五”而成端午。而相传端午节就和现在的卫生节,劳动节相似,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家庭的卫生,洒扫庭院,然后挂上艾草,饮雄黄酒,在那个防疫意识缺乏的时代,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防病杀菌清除毒害,进而得到一年的幸福安康。而端午佳节大家一般不说端午快乐而是说端午安康就是这个原因。

艾草在古人的眼里有百福而且可以治病,大家在缺乏那个防疫意识的年代,都认为挂上药草就可以去除百病,使身体健康。而且艾草古代开始就是针灸和熏药用的植物,针灸里面的很多方法都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在穴位上烧制来治病的。关于艾草的药用价值,在各种医学典故,比如《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里都有显示,而且在古代的瘟疫期间,大家缺乏相应的意识,都会认为是邪祟作怪,很多医者都会采用熏艾的方式来消毒杀菌,久而久之,平民百姓便会认为艾草有驱邪的功能。

艾草可以驱邪的说法,其实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治疗范围很广,而且药用价值比较高,还很便宜,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得起。再加上很多医者的推崇,所以久而久之就传出了艾草可以驱邪治病的说法。

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插艾叶?

端午节时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溼,细菌繁殖快,容易患多种疾病。我国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叶的习俗。因『推荐更多生肖姻缘 常识请关注:wwW.xzShu.cC,】为艾叶具有芳香气味,可驱逐蚊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是卫生节。正如《荆梦岁时记》所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

为什么端午节要插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溼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佩香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溼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门上要插艾叶?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哗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蒿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阀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还要插艾草...?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人们都知道,这种世代相传的古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呢?原来在屈原故乡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屈原故乡的人忽然都梦见屈原回来了。他峨冠博带,一如生前,只见面容略带几分忧戚与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去,向他行礼致敬。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话别谈旧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地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谢谢",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叹气说:"遗憾哪。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要怎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说:"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第二年端午节,乡亲们便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子呢?"屈原说:"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翻动,它们以为是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插艾草传说在远古时候,当天上的神看到人心变得坏了,降罪与人,要惩罚人类。于是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私访。

太白金星化作一个白胡子老头就在胶东半岛上空云游,忽然他看到地上一位农妇怀里抱着一个大些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小孩子在吃力的走着,太白金星觉得很奇怪,便按住云头落激地上,上前问道:为何不抱着小的孩子?而去抱着个大孩子?农妇答道:只因大孩子是别人的,而小孩子是自己的。太白金星更奇怪了,为何抱着别人的孩子而不去抱自己的孩子?农妇又道:大孩子是我妯娌的孩子,他爹娘死了,是个孤儿。太白金星明白了,原来如此阿。都说人变坏了,人间还有这么好的人!于是太白金星告诉农妇:务必在五月初五清晨在门上插上三株艾蒿,当瘟神经过此地时可保她家平安无事。说完便飘然离去。

再说那善良的农妇,一路上也顾不上劳累,边走边告诉所有的乡亲要在五月初五清早门上插上三株艾蒿。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个事就被老百姓都知道了。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外都插著三株艾蒿,瘟神一来,看到家户户都插著艾草,就绕道去了。就这样,这一带的人们避免了一场瘟疫,五月初五插艾草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百度里复制的楼主可以自己搜下很全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插艾草

一方面,这是一个风俗;另外端午节的时候天气开始热了,艾草有驱虫杀虫的功能。这是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起始之一。

端午节为什么插艾草?请说详细点。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溼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弗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以外,还有个很不起眼的习俗就是在门口插一束带叶子的新鲜艾草,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知识:

一、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了不少人,所以百姓们都很害怕。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便衣去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黄巢很不解便上前询问,这才知原来怀里抱的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告诉她只要门上挂着艾草就不会被黄巢的人骚扰。

妇人听后拿着艾草将信将疑的回到家里把艾草挂起来,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打进了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黄巢也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未伤害挂着艾草的人家。从此,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这也就是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二、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

1、驱毒

古代有句谚语:“端午到,五毒出”。古人认为,端午节很多有毒的蛇虫蚁都开始活跃,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驱赶走这些有毒的东西,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

2、辟邪

这里的邪不是指现代的歪门邪道,而是中医的邪气,也就是一些病症的来源。在古代生病靠的中医,而在中医学上艾草有驱散邪气,防病的功效,比如民间有传染疾病肆虐的时候,都用焚烧艾草来消毒。所以艾草就有了能够辟邪的寓意。

3、招百福

艾草的形状像一面小旗子,再加上艾草可以驱毒辟邪,所以古代人觉得艾草是一面可以招百福的小旗子,挂在门口就可以驱毒辟邪,然后招百福,让家人安康幸福。

三、端午节插艾草的讲究:

1、挂艾草要使用红绳捆住:

端午节插艾草之前要先使用红色的线绳把艾草捆起来,据老一辈说使用红绳,就会把艾草真正的捆住,就像挖人参一样,也一定要使用红绳给捆住,不然就会跑的无影无踪,然后就不起作用了。

2、家中有孕妇和婴儿的不要挂。

因为艾草对孕妇和婴儿不好,可能会带来不适感,所以不要插艾草。

3、插艾叶的时间宜早不宜晚。

老一辈常说:艾草挂早不挂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艾草能招“百福”驱“五毒”,挂得过晚,福气就跑到别人家去了。另外,新鲜的艾叶味道浓郁,早些挂在自家门口可以很好地驱赶毒虫,也有避秽之意。

四、端午节所插艾叶的挑选技巧:

1、不新鲜的艾草不要:

端午节悬挂艾草,讲究新鲜,古代的时候每到端午时节大家都是一大早就去地里收割艾草,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就把艾草收割回家。因为刚收获的艾草,味道最为的浓郁,馥郁的香味能够持续很久,作用也就更加的持久一些。

2、不完整的艾草不要:

艾草的收割要完完整整,不可缺枝少叶。一来整株的艾草挂起来漂亮美观,而且作用时间更长。而来是注重圆圆满满的好兆头,缺枝少叶的总觉得少点什么不安心。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和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草的故事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