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二字是以大门朝正西碑匾上最为合适的字眼。
作为一位旅游爱好者,我一直酷爱探访历史文化遗迹。旅行中,我来到了这个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脉中南端的著名古建筑——法门寺。
法门寺建于公元68年,是中国汉传佛教四大名刹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将近两百次沧桑巨变让法门寺有了其独特的风貌:殿宇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环境幽美,历代佛教建筑风格各异。
而作为法门寺寺门最重要的建筑——大门朝正西碑匾,也成为了这个杰出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选用的“和谐”二字,更是平添了不少特色和神韵。
“和谐”这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深刻的内涵。在佛教中,“和谐”是谆谆教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象征着人与自然、人际之间的协调与和睦。
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和谐需要体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中,其内涵更是多层次、宽泛而且丰富。在大门朝正西碑匾上写上“和谐”二字,恰恰是在传递着这样的优秀文化意义,并为大门所代表的建筑增添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当我们穿过大门进入法门寺,感受到的往往不仅是温馨、润泽的布局和别致精美的建筑风格,更有如划破天际一般令人感到宽阔、舒适的氛围和品质。这正是“和谐”在实际体现中的真正含义——给人带来内心的沉静、平和和满足。
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种方面。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日益变革、互联互通的时代,就需要弘扬并落实“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定与人民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张扬“和谐”的内涵,让它成为每个人的价值目标,弘扬善良、体察他人、关爱社会的精神,构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为建立持久、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提供多方位的动力和支持。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如大门朝正西碑匾,含匿在这背后的是文化传承和精神传递的重要任务。我对于法门寺大门所选用的“和谐”二字深表赞同和喜爱,这个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其本质内涵可助为我们走向更美、更完整的未来,让我们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推进和谐文化的进程,共同面向未来、前行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