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顺口溜)

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古代年龄称谓解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古代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分为襁褓、孩提、髫年、龆年、总角、垂髫、黄口、金钗之年、豆蔻年华、舞勺之年、束发、及笄之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舞象之年、桃李年华、弱冠、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上寿、花甲重开、古稀双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阅读更多星座配对 内容请关注:www.xZhaO.cc",】"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年岁称谓:

古代年岁称谓包括儿童称谓、成人称谓、老人称谓。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古代称谓的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古代的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分别是什么呢?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吧!

一、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1、

襁褓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也说是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

2、

孩提

:指的是2~3岁的儿童,它一般泛指儿童不是很懂事的年龄阶段,

3、

髫年之女

:指7岁的女孩。

4、

龆年

:男孩八岁。

5、

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指童年时期、幼年。

6、

黄口

: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

7、

舞勺之年

:代表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8、

舞象之年

:男子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称谓。

9、

金钗之年

:指古代女子12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10、

豆蔻年华

:指13岁,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

11、

及笄之年

:就是女子年满十五岁,即十五周岁。

12、

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古代,指16岁的女子。

二、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13、

桃李年华

摽梅之年

:是二十岁女子的代称。

14、

花信年华

:指24岁,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15、

半老徐娘

:具体应该指30-40岁左右的女子。

16、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7、

而立之年

:男性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18、

不惑之年

:指的是人的岁数到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

19、

强壮之年

: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20、

年逾半百

知非之年

知命之年

艾服之年

大衍之年

:指的是50岁。

21、

花甲之年

平头甲子

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60岁的人。

22、

古稀之年

杖国之年

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指男子70岁。

23、

杖朝之年

:指男子80岁。

24、

耄耋之年

:是八九十岁的人。

25、

鲐背之年

: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指老人高寿。

26、

期颐之年

:是指100岁的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1、襁褓——指不满周岁

2、孩提——指2~3岁

3、髫( tiáo)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4、龆年——指男孩8岁

5、总角——幼年泛称。称童年为“总角”。

6、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

7、金钗之年——指12岁(女)

8、豆蔻年华——指13岁(女)

9、舞勺之年——指13~15岁

10、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之年——指15岁(女)。“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13、舞象之年——指15~20岁

14、桃李年华——指20岁(女)

15、弱冠——指20岁(男)。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6、花信年华——指24岁(女)

17、梅之年——指至出嫁。

18、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9、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20、而立之年——指30岁(男)。

21、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22、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23、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4、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25、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6、杖朝之年——指80岁

27、耄耋之年——指80~90岁

28、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29、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30、期颐:指百岁。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扩展资料

1、男性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2、女性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出嫁。

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岁。

米寿:指八十八岁:将“米”字拆开彷如八十八的模样,故借指八十八岁。

白寿:指九十九岁: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横,以此借指九十九岁。

茶寿:“茶”字的草头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