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日课》:探讨死亡与生命的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葬礼是最后的告别仪式,亦是对生命的再次肯定。在现代社会中,关于死亡的讨论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生命的追求。但是,《葬日课》这部作品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思考角度,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首先,《葬日课》将视角放在了家庭,展现了一个家庭通过对于死亡的思考而遵循的传统,葬礼是家庭中一个重要的线索,死亡的到来无疑对于家庭成员带来了深深的愁绪。但是,在面对死亡时,家庭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死者和其所遗留下来的家庭所联系的传统“送走”,而且探讨的也远非仅是如何进行仪式活动,而是身处于一个充满传统、规矩和仪式感的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命观念得到的是如何升华。
其次,《葬日课》通过死者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可贵。男主角的妻子去世并在葬礼上成为了一个崇高的符号,这让我们对于她在生前所遵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在生前植树护花,追求自然和平,她的家庭成员也在崇尚这样的价值观。这种追求自然和平的价值观也在进行完葬礼后被更多的人所接纳。这对于生者来说,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也让这个家庭在死亡之后更加坚定追求自然和平的价值观。
再次,《葬日课》给了人们尊重死者、感恩生命的启示。这一点可以从影片情节中理解,当家庭成员重新整理家庭遗产和访问谥号古井时,感性的理解让这一刻更加令人难忘,尊重死者,同时感恩生命,这样的理解发展出的价值在社会中观念的提高有着可见的推动作用。
最后,《葬日课》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如何传承文化。作为中国家庭中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的自由和现实的冲突,这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而《葬日课》正是在传承文化方面的题材上,告诉我们不仅是要守护这段传统,更要在面临新的现实时去面对、解决和重构这些传统。而探讨传统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当代生活方式的反照镜,以根植于传统的文化方式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互相对于的关系,重构传统的价值。在不断探寻,传承中再现文化自信的同时,积极地面对当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地拼接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提升自身文化自信。
通过《葬日课》展现的家庭传统、价值观念、死者的重视以及对于文化的传承,我们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探寻能够带给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多的愿景。在这样的角度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生命的意义,还给予了我们对于生命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