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博物馆或展馆,你都能看到一条走廊。这条走廊作为整个场馆的连接点,承载着游客进入展览并离开的必经之路。而在一些展览中,由于走廊是游客与不同展项之间的转换点,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入门走廊”。
一般来说,入门走廊尽头摆放的展项一定是这个展览的精华所在。他们或许是主题最为突出的展品,又或者是最为珍贵的文物。走进这个入门走廊,就如同走进一个神秘的引导者,引领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些博物馆在这个位置,会放置一块场馆的整体引导图,示意游客展览的大体方向。这种形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规范化和死板化的效果。然而,一些展馆则更为个性化的陈列某件得到特别重视的展品于此。
比如说,某博物馆在入门走廊尽头摆放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在这里,它就好像是整个展览的代表、门面,吸引着观众前来参观。又比如,某个主题展馆在这里陈列了一位知名或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的照片和简介,以此向观众着重介绍这个专题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上述例子,仍有许多入门走廊尽头所摆放的展馆精品。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会在这个位置摆放主题特别突出或者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比如说故宫博物院的石鼓文和鸟舞铜像等。同样的,一些科技馆或者体验馆,也会在这里设置最受期待、最具想象力的体验项目,例如科技馆的虚拟现实、机器人与智能互动等。
入门走廊尽头摆什么,不但能够展现我馆所宣称的主题,引导游客进入对应的展览单元,还能够代表馆藏品的某些特色,并培养或引导游客的审美和兴趣。这种陈列方式,类似于电影的预告,刺激人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期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和体验。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入门走廊尽头摆放的展项必须要考虑到游客的人流量,不能够过于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否则会起到反效果。什么样的展项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需要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经验沉淀。每一个则需要精心设计。
总体来说,入门走廊尽头所展示的主题,应当在总体上吻合整个展览的主题,层次清晰、易于理解,展品选型上够有代表性、独特性、特色性。对于游客而言,这个位置旨在让他们好奇、期待、兴致勃勃地进入展馆,领略展馆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所以,走廊摆什么,也足见陈列布展的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