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求财,拜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拜财神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进行。但是,汉族拜财神的习俗由来已久,现今的财神信仰起源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世外高人叫赵真人。他出身贫寒,却一生善良无私,行迹遍布全国。他曾到南方一座城市,发现当地的百姓都身穿不足、口渴无水,生活异常艰难。赵真人十分不忍,便从怀里掏出一个铜钱,投入了街上一个破旧的碗中,立即碗内就出了温热香甜的汤。后来,这个城市的居民知道是赵真人神奇的财神之力,就在每年他的寿辰日向他祈福,希望能得到财运。此后,赵真人被人们奉祀为“财神”,并广为流传。
从此,信仰财神的风气越来越盛行。到了唐代,传统的财神文物形象逐渐成熟,并与宣扬“暴富”的崇拜风潮相结合。在唐代,文德皇后曾向当时的财神李惠宾祈祷,结果她刻着他的像悬挂在帐幕之中,天天礼拜,恳求大富大贵。所以,财神信仰从此被推广到了四面八方,并传承至今。
在明代,南京还设了专门的祭祀财神的场所:濠州坊,俗称“财神坊”,每年立春时,各县衙都派员去参加谢恩仪式,并不忘向财神行香祷告。此外,财神像被刻画在门前垛上是其中一种方式,相传能让家里平平安安发财,其中聚宝盆也是一款时兴的造型。
所以,拜财神已经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传统与习俗。尤其是在春节期间,人们都希望一年之中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迎接全年的好运,所以会特意在初五这一天去拜财神。拜财神以及向财神祈求财运与吉祥是人们对神灵力量的敬畏,也是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追求。
总而言之,拜财神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鲜明、丰富的文化现象。固执守旧的观念,让开放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产生了错位。但历史证明了,拜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保持这项传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当代生活下的生产力发展进行更好的适应,找到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