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门外走廊,这个名字很生动地诠释了它的真实含义。在农村,大部分的房子都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门外走廊,也就是所谓的“过厅”。这个门外走廊既是一个传统的建筑形式,也是农村生活习惯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门外走廊是农村人们和外界接触的桥梁,也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门外走廊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万事兴”的价值观,这个门外走廊的存在当然不是为了装饰房子,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最朴素的人类关爱和温暖。
门外走廊,是一个空间交汇点,不仅是进入家庭的“门面”,也是进出那条大街小巷的交通要道。这也是农村社交生活的主要场所。在门外走廊上,常常可以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一起聊天,谈论着村里政策,回忆着从前的故事;而小孩子在走廊上也会跟朋友嬉戏打闹,或者放学回家路上的狂奔。因此,说门外走廊是农村社交生活的主要场所绝不为过。
在客人到来时,门外走廊往往会成为集中的场所。因为在农村,身份与地位的差异仍然很大,而这里却是人人平等的场所,东西南北、老少辈、男女、宾主均可在这里自由地畅谈。同时在门外走廊上摆放的桌椅茶几,外形朴素独特,也经常成为宾客聊天时的焦点。
除了作为交流和休闲的场所,门外走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晾晒衣物。它是乡村晒衣的重要场所,数十年来它已经成为乡村的标志。在许多农民的印象中,想到农村,就会想到门外走廊上挂着晒衣物的画面。看到洁白的,甚至是花纹由旧至新,褪色无数的衣物在阳光下飘荡,总让人感慨时间的飞逝,人生的变迁。
在门外走廊,也常见到一些民间艺人,比如说唢呐手和吹箫的老人,他们有着将近一辈子的经验,深深的爱着自己所从事的音乐艺术,他们在这里演奏着悠扬的音乐,抚慰着农民奔波不息的劳作情感。
门外走廊作为一个乡村生活文化的代表,不仅蕴涵着农民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源头在乡村的深厚底蕴。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是历史的沉淀和人情的流转,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进程使得门外走廊越来越少的出现在现代乡村中,因此现在我们可能只能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方,或者是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农村小镇中,才能看到那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场景。
门外走廊,或许只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但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让我们在记忆里重拾这种文化传统,进而用心去感受我们的父辈们教给我们的那些虚心和真心,铭记乡愁和耕耘的情感,这便是我们一代中国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