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还对一天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一天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的知识,包括一天的节气时辰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24节气时间表一天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24节气换气时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研习更多十二星座特点 文章请关注:WWw.xzhUo.Cc}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一天二十四气
我们说一年分二十四节气,“节气”这个词是俗称,“气”才是正规称呼,也就是说“二十四气”才是最正确的称呼。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节”,什么又是“气”。
我们平常说的几月几号,这是太阳历,是根据太阳运转周期算的;说几月初几,这是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算的;说二十四节气,这是农历,是根据农时气候来说的,既按照太阳运转规律、又按照月亮圆缺来算,属于阴阳混合历法。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就是根据农历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也就是说地支十二月,是根据节气来划分的。比如说明年2019年是农历的己亥年,那么从哪一天才算真正进入了己亥年呢?我们说是从“立春”那一天是乙亥年的第一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立春”这一天是年与年交替的节点,所以叫做“节”。月与月的交替节点,也叫做“节”,总共十二个: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
这个“节”,就好像竹子的那个节儿,一个道理。两个竹节儿之间是贯通的,是通气儿的,所以在二十四节气里,节与节之间的那一段叫做“气”。以两分的中间那个点进行了命名,也有十二个: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但是这个“气”字,也并非是严格的用字,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度”。度,本义是时空的一段距离。“节度”这个词,后来被用作一个官员的名称,意思是:驻扎在地域的关键点,辐射管理一段距离、一片区域。
那么,为啥这个“度”字后来被“气”字代替了呢?因为“度”在中间点被分成了两部分。既然是两部分,按照易学原则来说,那就得分出个阴阳来。
所谓十二度,就是十二地支所主的范围。这样十二度分成两部分,也就是十二地支里的每一支又可以细分为阴阳二气了,就变成了所谓的二十四气。
我们说“无物不阴阳”,十二地支也是如此。比如“子”这个地支,总体属性是阳,称之为阳支。但再往下细分,这个“子”依然有阴阳两种属性,也就是阴阳二气。那么,“子”的阴阳二气怎么来界定呢?“子”为阳支,那么他这个阳就有一个从弱到强,再到弱的一个抛物线转变过程。那么在他的前半段,我们说阳气是进攻方,是占主导地位的,那么这一段的属性就定义为“阳”。而到了后半段呢?阳气衰退,阴气变成了主导地位,变成了增长趋势,我们说这后半段的属性就是“阴”了。
依据这个原则,我们说阳支的前半段属于阳,而后半段属于阴;而阴支呢,前半段属于阴,后半段属于阳。至此,十二地支就变成了二十四气——阴阳二十四气。
二十四气是伴随十二地支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因为有那个“无物不阴阳”的易学思想嘛,但最早并未应用的历法上,应用到历法上却是后来的事儿了。历法越发展会越细致,到现代国际通行单位是秒。
这种二十四气的定位法则,也是文始道门所传易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我们就不再这里详细论述了。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那“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怎么说?
这个“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说法,是站在整个一年的角度来划分阴阳的。在文始道易学文化里有两种划分法:
一是以子午来划分,这样叫左阳右阴;
冬至这一天,正好是一年里“左阳右阴”的交汇点,所以阴气在这一天就达到了最旺,所谓“物极必反”,阳气在这一天也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同样道理。“子月阴气最盛、午月阳气最盛”的理念就是这么来的。
二是以卯酉来划分,这样是上阳下阴。阳气从卯这个点开始产生,到午达到阳极。然后衰减到酉这个点阳气耗尽,阴气产生。然后又到子这个点达到阴极,到卯这个点又耗尽,随即阳气又产生。这是另一种易学理念。这就好像是一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但这种用法有其特殊的用途,咱们不再展开。
我们重点说一下卯酉划分之于一天的白天黑夜这方面吧,比较直观好理解。所有属于白天的地支代表的时间,我们说他们都是阳时;而所有属于黑夜的地支所代表的时间又都属阴。这是从白天和黑夜的角度来看的。而具体把白天黑夜分成十二份儿后,每个时辰又各有阴阳属性了。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不同角度的划分法。
我们说“子时阴气最盛”,这是站在整个一天白天黑夜的角度来说的,并不是说“子”这个地支的属性就是阴,他的地支属性还是阳。
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再分这个“子”时的阴阳,那就出现了“阴子时”和“阳子时”的概念。
那些个把天干地支都为阴的日子里的整个子时视作是“阴子时”,把天干地支都是阳的地支的日子里的整个子时视作是“阳子时”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毫不客气地说,这叫根本不懂易理。
这种二十四气的划分,不但适用于“日”,还适用于“月”。
我把文始道门流传的一个图给大家贴出来,大家对于十二地支阴阳划分就一目了然了。如下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之于一天里的十二时辰来说,子时属于阳支,在其阳气达到最顶点的时候,阴气开始产生,直到丑时的中点,阴气达到了最高峰。以此类推,阳气从丑这个阴支的最盛点产生,一直到寅这个阳支的中点达到最顶峰……阳气从亥这个阴支的最顶点产生,到子的中点达到最顶峰,是这么一个阴阳循环消长的过程。之于一年十二个月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同样道理,不再赘述。
三点立春四点雨水五点惊蛰六点春分
七点清明八点谷雨九点立夏十点小满
十一点芒种十二点夏至十三点小暑
十四点大暑十五点立秋十六点处暑
十七点白露十八点秋分十九点寒露
二十点霜降二十一点立冬
二十二点小雪二十三点大雪
零点冬至一点小寒两点大寒
==========================
推节之法有何难,立春日时定根源。
加上五日三时辰,次年立春准时间。
如遇子时须加一,加上小尽可周全。
立春之日先定位,惊蜇时辰倒退三。
清明原时退一刻,立夏退三加一天,
芒种两日退一位,小暑进四三日连。
立秋退三加五日,白露六日退二言。
寒露七天时退六,立冬退四加七天。
大雪六日时加四,小寒六日时退三。
-----------------------------
立春之日定根源,惊蛰原来退三弦,
清明本时返三刻,立夏一日退四全,
芒种二日退一位,小暑三日四时前,
立秋五日退三时,白露六日退两言,
寒露退六加七日,立冬退五进七天,
大雪六日顺行四,小寒六日逆行三,
时过零点加减一,五日三时春又还。
=============================
廿十四节气推算
审详春日莫他求,时正节真气自酬,
五时二刻惊蛰是,十时四刻清明头,
立夏一日三时六,芒种一日九时收,
二日二时二小暑,二日七时四刻秋,
白露三朝单六刻,寒露三朝六时周,
立冬三朝十一二,大雪细细两双流,
小寒四日九时六,五日三时打春牛,
节到子时加一日,此为捷法记心头。
《量天尺》
经立春五日起庚由,惊蛰倒退三时首。
一时一刻清明节,立夏九时三刻收。
芒种两日退一时,小暑三日五时求。
五日退三立秋节,白露六日退一周。
寒露六日四时到,立冬六日七时求。
大雪六日又四时,小寒五日九时收。
历法《一掌油诀》
前九年,二月中,本年元旦日相同。
月月十五对初一,千年万载不差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