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的含义是什么(十二地支原始含义)

十二地支的含义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十二地支的含义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二地支的含义是什么和十二地支的含义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十二地支的含义是什么十二地支各表示什么意思十二地支是什么意思啊

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代表的时间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对应月份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

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

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

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肃杀,三合会为金;

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代表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研习更多生肖属相相冲 文章请关注:Www.hUAixIng8.Com[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地支又通称为十二辰,关于十二辰的产生,古今学者也有过不少的争论。

其一认为十二地支由十二兽而来。但在甲骨文中没有十二兽只有十二辰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十二辰起源于十二兽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其二认为十二地支来源于一日十二时的划分。但根据顾炎武的"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及赵翼的"一日十二是始于汉"的说法,一日十二时的划分应晚于十二辰。所以第二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其三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月的划分。会据古代历法,十二辰与十二月相配,并不是各按顺序,而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徐墨斋认为,持此说者,"均以转注之法为牵就,其非十二辰哉",所以古之十二辰决非十二月之符号。

其四认为十二地支源于十二宫。徐墨斋在分析了大量史料后得出"中国古代之十二辰实无殊于西方之十二宫。其顺序逆转者乃十二支之顺序如是,十二辰环带围绕周天,其次自无终无始,无顺无逆。"

以上资料表明,十二地支起源极早。从眼下的资料看来,对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因此十二地支应早于十二生肖或十二兽。大概由于干支纪年法不易记,可能主要用于朝廷和知识阶层,而十二兽纪年法形象易记,所以民间后来就主要采用十二兽纪年法。

扩展资料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配,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十二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易中天干地支理论的一部分。十二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生肖,每个生肖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属性和特征,用来预测人的命运、运势和风水等方面。

在周易中,地支是一种基本的阴阳五行属性,用来描述时间、空间、方向等概念。十二地支以十二地支为周期,代表着不同的时间流逝和变化,每个地支都代表一种特定的阴阳五行属性。每年的农历年份,都对应着一个地支,比如2023年对应的地支是“丙子年”,2024年对应的地支是“丁丑年”。

除了代表时间的意义之外,十二地支还具有其他的意义。在风水学中,地支被用来表示一个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方向和属性。在命理学中,地支则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和运势,以及性格特点、偏好等方面。

总之,十二地支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天干、五行等传统理论相辅相成,被广泛运用于占卜、命理、风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理解和应用十二地支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