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说“夏至节”是端午节的源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夏至是端午节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夏至节”是端午节的源头今年的端午节在夏至后吗夏至是节日吗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夏至和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距离很近,因而有很多说法是端午节是由夏至衍变而来的,那么为什么说夏至节是端午节的源头?为什么说夏至节是端午节的源头?在周代时夏至节已有祭神仪式。《史记封禅书》载:‘夏至日’祭地只,皆用乐章,而神乃可得而礼也。所以至少在周代以前我国就形成了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习俗。
据文字记载祭地活动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夏至日祭地之物黍(黍是北方的一种植物果实,叫黄米,又叫黍稷,又称傺、糜)是其中之一,刚开始只是以黍米而非角黍,后人取古人以牛角祭祖之俗发明角黍(粽子的原型),后以角黍代之。
夏至之日,黍成熟,古人有尝黍并以祭祀天地的习俗。古人用农猎收获来祭祀天地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礼记月令》载:仲夏五月,日在东升,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肺。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魏晋南北朝时期把夏至祭地而产生的习俗与后来巫文化中的阴阳哲学对五月的认识,以及人类自身生存总结的卫生防疫经验都集中体现在集众多特征于一身的夏至和端五之中。后来人们把原本相当接近,有时甚至叠合的夏至和端五中的各种习俗,如祭神求福、驱邪送瘟、龙舟竞渡、节日食俗等,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完成了由节气(夏至)到节日(端午)的历史转变过程。
从上处典籍记载分析:
第一,五月五日作为夏至日,是以五月时间段为基础,把五月的民风习俗集中在五月五日,作为驱邪避毒保健的日子,从前文所述夏至日是节气端午,这可能与当时的天文历法的普及发展有关系,这也可能是后来把五月五日叫端午节的真正起因。
第二,从现有资料看一致公认端午二字首次出现在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可以推断,从东汉至隋唐这四百年间是夏至节与端午节的相融期。
今年的端午节
日期为2020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
),而夏至在2020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初一)。因此端午节是在夏至之后。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 22日,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而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夏至(别名:夏节、夏至节,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夏至在中国古代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自古以来,夏至时节,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领略更多十二星座配对表内容请关注:Www.XiNxz.Cc)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1]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文章分享结束,为什么说“夏至节”是端午节的源头和夏至是端午节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