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作为我国传统的葬送方式之一,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死者并祭奠祖先,一直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也是一种家族、国家传统的延续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坟墓的葬法也出现了许多变化,接下来我们将来谈谈“坟墓有几种葬法”这个话题。
坟
最常见的葬法就是坟墓了,从古至今都有广泛的使用。像大型帝王墓,他们的建筑规模就十分惊人。地处深山,加之都用了巨石密砌,给后世很高的工艺、艺术、建筑、历史等学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而普通百姓的坟墓则相对简单,有的甚至只是土堆加上一个石碑。无论大小,坟墓本身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它寄托着一种情感,代表着一种态度。
坟墓的类型:从古代的帝王皇后的陵墓,到现代的城市公墓,坟墓可意义深重。传统的葬法而言,坟墓类型也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沉香土墓,也叫沉尸土洞,采用自然空洞或人工挖掘的方式,墓穴用沉香土、石灰等填充,安放逝者的遗体后,行藏密封,避免氧气存在,保持干燥环境,达到尽可能保持尸体的完好。还有一种是运用“大铁棺”葬法——俗称棺材铆钉,即是外面的大棺材上铆上铜皮或者钢钉,再将小棺材放在里面,可以防止盗墓贼或者盗尸人摆脱。在不少乡村里使用的是土葬,比较常用的土葬大约有三个版本,一种是挖一个大点的坑,再在坑里掏出一条四五米左右的“T”字型,也就是墓穴的“档”。另一种就是只掏出一个墓穴,将尸体放进去即可,没有什么特别的加工。还有一种是天葬,是藏族人的一种古老葬法,一般只应用在达赖喇嘛等高僧大德身上。天葬顾名思义,就是把逝者的遗体放在山上,让老鹰和秃鹫来吃。
遗体火化
从祖先时代以来,人们对火的崇拜就出现了。这种思想被留在了我国传统的葬送方式里,也就使人们又把火引上了崇拜的殿堂。遗体火化法,对尸骸进行高温火化,进而使其大部分组织和有机物分解。这种葬法也称之为火葬。在现代社会中,“火葬”成为了一种广泛接受的葬礼方式,常见于各地的火化医院和殡仪馆。它优点众多,比如说它节约空间,容易管理,符合环保和卫生。但是,它同样也具有一些社会文化等缺点,在某些文化意义上,理应严格来说,这种方式仅适合某些条件限制的场合。
水葬
水葬也是一种古老的葬送方式,它所代表着的是人们的尊老爱亲思想和人伦。水葬一般要选在江河湖海的交汇处,比如楚江、汉江等,而且要看日期、农历、阳历。水葬的原理是利用水流把逝者的尸体带到水下,特别是在古时,它算是一种正统的葬送方式。自古以来,水被当成月列第二、地列第三,堪称是通达上下天地之间的一条“生命线”。因此,兴起了“水葬”的概念。
最后,不同的坟墓类型和葬法以及每种葬法所反应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多元化,表明了这一领域的较大复杂性。作为孝道美德,人们就应该在尊重死者、表达敬意的同时,明确文化传承才是保持历史、传承美德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