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含义(周一至周天打喷嚏的含义)
周天之说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世纪汉代时期,医家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周天论,其后流传至今。 周天之说是指人体内有七条重要的气脉,依次为太冲、阴陵泉、大赫、血海、天突、曲池和关元。这七条气脉构成了人体的周天,被认为是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重要途径。如同天体之间的运行轨迹相互影响,这七条气脉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人体的维系和运行系统。 太冲位于足心中央顶点处,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能调节和开启全身其他穴位的开合关门,也是医治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阴陵泉位于足心内侧凹陷处,可以促进肝、胆、脾、胃等脏器的功能活动,具有解热毒、止泻、开胃等作用。 大赫穴位于足心到三阴交之间,是调和气血、温经止痛、安神宁心的重要穴位。血海穴位于小腿内侧,主要起到益精血、养心安神的作用。天突位于胸骨下端,能提高免疫力、扩张肺功能。曲池穴位于胸部,有调节心脏、平衡气血、湿热清热的效果。关元位于脐眼,是人体的中枢神经,能调节和平衡全身器官的功能。 通过对这七条气脉的调理和维护,可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等效果。中医理论中,常常借助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来开启和调整周天气脉,从而缓解各种病症。 除了中医理论外,周天论在古代哲学中也有重要地位。先秦哲学家墨子曾提出“守周之道”,强调“周未可使过乎其守、内未可使过乎其拘”的重要性。周天之说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即要做到“周而无不济”,不能过于狭隘和繁琐,也不能过于随意和散漫。 总体来说,周天之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贡献之一,不仅在医学、哲学等领域中有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掌握周天气脉的运作方式,在生命和健康方面可以带来重要的启示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