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越暗睡觉越好(睡觉的环境越暗越好吗)
近年来,关于房间睡眠环境的讨论不断增多。有人认为睡前亮光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质量,也有人提倡无光环境才是最佳睡眠方式。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光线直接相关,房间越暗越有利于深度睡眠和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众所周知,人的生理节律是由光照和暗度控制的。昼夜周期变化,白天接受光照而晚上暴露在较暗环境下是人类生理进化的自然规律。然而,现代的起居环境并未遵循这个规则,晚上的灯光和电视极大程度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一项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即使光线不强烈,睡眠环境过亮也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调节,以及对其他稳定性的有利因素的适应力。尤其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夜晚被闪亮的广告和手机屏幕打扰是很常见的现象。 过度亮度的光会降低人自然分泌的褪黑激素,影响睡眠效果。一项研究表明,每晚只要使房间保持完全黑暗而且息屏电子设备即可提高睡眠时间30%以上。这是因为褪黑激素被称为“夜间时钟”,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内部的生理规律,以及进入偏重于深度睡眠阶段。睡眠专家建议,人类应该早日接受暗度惩罚训练(Darkness therapy)以适应非自然光环境非理性生物钟。也就是说,接受黑暗环境的训练有助于我们适应自然各种时间环境,从而达到较高质量的助眠效果。 同时,晚上使用手机和电视等屏幕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这是因为这些电子设备也会继续拍摄光线并发送到我们的视网膜上,导致生物钟被打乱。研究表明,每晚使用手机光屏降低睡眠质量的可能性高达52%以上。所以,建议人们在睡觉前最好将所有屏幕关闭,或者使用应用程序调暗屏幕以适应要求。这些简单的改变可以产生显著的睡眠质量改善,让我们清醒、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有必要采取有效方法在房间内创造深度睡眠的环境。晚上保持黑暗可以激发人体自然的生物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达到高质量的助眠效果。同时也需要注意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降低对视网膜的光线干扰。房间的明暗度不仅仅决定了睡眠质量,还直接关系着身心健康的保持。让我们在形成有利的睡前习惯的同时,也逐渐适应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