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守岁(为什么要守岁的传说)

相信很多人对为什么要守岁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为什么要守岁以及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寓意是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除夕守岁的习俗源于什么朝代为什么要守岁过年守岁的寓意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中国人在除夕夜里,最隆重、的事莫不过守岁,守岁是除夕夜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了。守岁,俗名“熬年”。

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是记载守岁风俗最早的文献典籍。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由此可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除夕守岁的习俗就已风行大江南北。

除夕夜是旧年的最后时段,人们在这一晚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当时间的滴漏在围炉夜话的温馨氛围中,在子夜钟声与爆竹的热烈与喧嚣中,在祝福与期盼的声声话语中,新年的第一缕晨光携带者春风的暖意洒向千家万户,这正是王安石笔下“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

如南朝诗人徐君茜所作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就写到了他和家人守岁的情景:“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的风俗,从西晋一直延续到唐代,而且在唐代称为举国欢庆的一件盛事。唐朝民间通常在黄昏之后便开始燃烛守岁,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以迎新年。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朝代,对于这么重要的节日,诗人肯定会在除夕夜竞技诗歌,唐诗中有直接以除夕守岁为题的诗歌。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白居易《除夜》中写道“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罗隐《除夜》诗中说“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这几位诗人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写出了他们在除夕夜的欢愉的感慨。

宫廷也不例外,李世民在宫廷中庆祝春节的到来,他和大臣们一起守岁,与民同乐,为此他也写了一首《守岁》的诗歌,诗中的“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描写的正是除夕守岁的情景。

到宋代,守岁的风俗已经遍布于城乡各地,且出现了很多关于守岁的诗诗词作品,苏轼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陆游说:“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样的除夕夜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守岁从除夕夜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年夜饭就像它本身的寓意——团圆、团聚一样,成为维系一家人的情感的纽带。

除夕夜也是一家人“全家总动员”的时刻。在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围坐桌旁,共叙家常,宋代诗人毛滂在《元日》诗中写下了“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的年夜饭盛景。

除夕夜守岁,是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时刻,这也是一个其乐融融、觥筹交错的欢愉情景。王安石更是在欣喜地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欣喜地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

家人在除夕欢聚一堂,一杯屠苏酒,其乐融融,其情恰恰,这温馨的时刻让人们更多了一份对家的眷顾,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除夕夜守岁的风俗习惯,也被人们沿袭至今。现在的人们在除夕夜会有看春晚、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其实都是辞旧迎新,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美好希望之意。

过年守岁的寓意: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了解更多生肖性格知识请关注:www.XzyUn.cC",;)}"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相关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春节守岁从古代相传至今,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1、过年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2、过年守岁的由来

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

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春节守岁习俗。

为什么要守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寓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守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