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蔡邕是怎么死的(蔡邕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蔡邕这个问题,蔡邕是怎么死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蔡邕生平简介

1、描述:东汉末年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2、生平: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3、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4、熹平四年(175)与堂溪典、杨赐等正《六经》文字,写经于碑刻,是所谓“熹平石经”。后上书论朝政阙失,遭诬,流放。董卓专权,迫为侍御史。卓被诛后,被王允收捕,死于狱中。

5、蔡邕画像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6、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7、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诏允后,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二、蔡邕怎么死的

1、死于狱中。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2、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3、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4、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

5、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6、据《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曾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亡佚。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三、蔡邕是怎么死的

1、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社会上的声望非常高,被当时的人盛誉为“旷’世逸才”。就是这样一个博才多学的人,却在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无辜地陨落了。

2、蔡邕(133—192),字伯喈,是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他的六世祖蔡勋,好黄老之术,是汉平帝时的县令。那时候,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他想拜蔡勋陇西郡守的重要官职。但是蔡勋却面对印绶,仰天长叹道:“我既然已经在汉朝做官,那么我就是死也要归属于正统的王朝。当年曾子为了保住自己守礼法的清白名声,就连季孙氏赐的竹席子都不肯接受,更何况要我今天去仕官两朝呢?”于是,蔡勋就带着全家人逃入了深山,拒绝在新朝任职。蔡邕的其他几个先人也都有着清正高洁的品行。

3、蔡邕的为人也像他的先人们一样没有让人失望。据说,蔡邕侍母至孝。他的母亲曾经缠绵病榻多年,在母亲重病的这些年里,蔡邕衣不解带地服侍着母亲,甚至有七十多天连续的照顾着母亲而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在母亲死了以后,他就在母亲的墓旁搭建了一座小木屋,住在那里为母亲守孝。传说,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甚至有些小动物都反常地呆在它的小木屋旁不肯离开,神态《了解更多生肖年龄查询 资讯请关注:wWW.SouxxINgzUo.coM。】非常安详平和。

4、远近的人听说了都跑来观看,觉得十分奇怪。因为这样,蔡邕受到了乡里的一致推崇,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拜访他。

5、蔡邕博学多才,而且精善音律。他不但善于弹琴,还能制作琴,深知琴音。在他逃难到吴地时候,偶然间在山中听到吴人用桐木烧火做饭时,木头燃烧爆裂的声音,就知道是良木,他要求用这块桐木制琴,琴制成之后,果然发出美妙之音,而琴尾犹有一块烧焦的痕迹,所以被人们称为“焦尾琴”。他在家乡时,时常应邻人的邀请去饮酒,因此两家的关系非常好。

6、有一天,他又被邻居请去,到达了邻居家门口了,却听到邻居家有一位客人正在屏后弹琴,他仔细一听,顿时觉得琴音中有阵阵“杀心”,不由得十分奇怪,心里想着:这家的主人请我来喝酒,怎么弹的琴声中又有杀我之心呢?于是,他没有进门,转身返回家去。主人这时得知蔡邕已经到了门口却又离去了,不仅觉得奇怪,连忙追了上去,向蔡邕追问原因。蔡邕说了这个原因,主人也觉得很奇怪。

7、等他们一起回到了邻居的家中,和那个弹琴的客人一说,那个客人说:刚才我弹琴时,看见窗外树上有一只螳螂正向着一只鸣蝉爬过去,蝉马上就要飞走了,螳螂却还有些犹豫,进了一步又退后一步,我很着急,唯恐螳螂捕不到蝉,这难道就是“杀心”反映在琴声上了吗?蔡邕听完莞然而笑说:“这就是了。”

8、桓帝的时候,当朝掌权的大宦官听说了蔡邕弹的一手好琴,就禀告了皇帝,召蔡邕到朝廷来。蔡邕迫不得已,只好在当地的地方官看管之下向京城出发,但是走到半路上,他就装病跑了回来。从此就呆在家中弹琴画画,读史研经,不再与当时的人有什么交往,过了一段安稳自在的日子。

9、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蔡邕才终于步入仕途,先在司徒桥玄府上干事,受到了桥玄的礼遇和器重,不久就补任平阿县的县令。不久,他又被拜为郎中,负责在东观整理图书,进而又被迁为议郎。在他的建议下,平帝命令重新校勘六经,并由蔡邕亲自将校勘好的经书用红笔写在石碑上,让工匠们照样镌刻后立在太学的门口,供全国学习经书的士子们抄写之用。

10、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据说,石碑刚刚立起来的时候,来观看和摹写的人非常多,每天来的车辆多达千余辆,把附近的道路都堵塞了。

11、后来,蔡邕被朝中的奸臣诬陷,被关进了监狱,开始被判以处斩,后来平帝又念及他以前的功劳,减了一级,改为流放到远地。当蔡邕终于被赦免还朝的时候,当地五原郡的太守王智慕名为他饯行。当酒兴正浓的时候,王智请蔡邕起身歌舞,蔡邕觉得这是个污辱,就不予理睬。

12、王智室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宦官王甫的弟弟,一向骄横惯了。他觉得蔡邕在宾客面前让他失了脸面,恼羞成怒,骂蔡邕道:“你这流徒敢轻视我!”蔡邕听了,便拂衣而去。王智从此却记恨在心中。后来他密告蔡邕心怀怨恨,诽谤朝廷。朝中的宦官因此更加厌恶蔡邕了。蔡邕为了避祸,便亡命到江海之间,远逃到吴地躲藏了起来,一躲就是十二年。

13、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后,董卓当上了司空。他听说蔡邕名气很大,就命令招他到京城做官。蔡邕一直推说有病,不肯应征。

14、董卓大怒,骂说:“我的权力足以能使他满门抄斩,蔡邕再这样高傲,那可就离死不远了。”蔡邕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应命来到朝廷,被董卓拜为祭酒,很得到董卓的敬重。继而他又补任侍御史,又转为侍书御史,迁尚书。在三天之内连升了三次。

15、随后,他又迁为巴郡太守,复又留在朝中为侍中。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为高阳乡侯。蔡邕在董卓身边的时候,一有机会就向董卓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但是董卓为人一向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蔡邕曾经对别人叹息着说:“董公性格刚强,又好掩饰自己的过错,最终是很难有成就的。我想找机会逃走,可是我每次弹琴都有那么多人围观,担心走到哪里也有人认识我。这可怎么办好呢?”结果到最后,他也没能逃出京城。

16、等到董卓被王允诛杀后,蔡邕偶然和人谈起董卓的事,不禁叹息。不料这件事被已经掌握大权的王允知道了,为此勃然大怒,骂蔡邕是董卓的同党,把他关进了监狱,要处死他。蔡邕上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甚至甘愿在脸上刺字或者是砍去双腿,只求能让他保留生命以继续完成汉史的写作。

17、许多士大夫们也都怜惜蔡邕的才学,不断有人为他求情。但是王允却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蔡邕就这样死在了监狱之中,而没能完成他写作汉史的心愿。

18、蔡邕的出名,除了他本身就是当时的大名士以外,还因为他培养出了一个有当世罕见之才的女儿——蔡文姬。文姬归汉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人们在提起蔡文姬这个才女之时,也总是不忘提一提她的父亲蔡邕。

关于蔡邕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