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星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太空宇宙星系的天文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天文知识星系和太空宇宙星系的天文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星系天文学·星系的区分以及各种星系的特点「宇宙岛」是历史上对星系的一种称呼,在天文学中把宇宙比作·海洋,星系比作·岛屿。「宇宙岛」的概念最早由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哲学家)提出,他在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
这个概念就是「宇宙岛」假说的渊源,康德认为在整个宇宙里面存在大量的与银河系类似的「河外星系」。
在1920年的时候曾经举办过一次非常著名的“关于宇宙尺度的辩论”,辩论的主角是美国的两位天文学家,一位是沙普利(Harlow Shapley, 1885-1972),另外一位是柯蒂斯(Heber D. Curtis, 1885-1972)。
第一个:「漩涡星云」距离银河系到底有多远。
第二个:「漩涡星云」是恒星系统还是气体云。
「漩涡星云」在小望远镜里面都表现出类似于轴对称的结构,似乎反映了它们具有旋转的特点,但是对于这些星云的本质却有着很大的争议。
在沙普利所建立的银河系模型里面,沙普利发现这些「漩涡星云」它们离太阳的距离都小于银河系的尺度,这就意味着这些星云是银河系内的天体。但是柯蒂斯持有反对的意见,柯蒂斯认为这些「漩涡星云」是处于银河系之外的,也就是说「漩涡星云」是其他的星系。
沙普利与柯蒂斯的辩论这不仅仅涉及到「漩涡星云」的距离,更涉及到它们的本质,它们的组成。但是由于当时对星际消光、星系爆发以及物理过程还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所以他们辩论并没有得到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直到美国的天文学家哈勃在仙女座星云·M31里面分解出了恒星。
注:1Kpc=308*10 ^16(米) 285Kpc=8778*10 ^17(米) 770Kpc=23716*10 ^18(米)
1924年,哈勃在仙女座星云分解出的恒星是一颗变星,它的亮度是在变化的,这类恒星称为「造父变星」,同时也证实了它确实是一个恒星系统,而这类恒星是可以用来测量距离的,哈勃发现仙女座星云距离我们的距离约是 8778*10 ^17米,当然这个值今天看来是错误的,正确的距离是 23716*10 ^18米,由于哈勃的观测结果证实了仙女座星云必定是一个河外星系,而不是银河系内的天体,从此以后星系天文学这样一个新的学科方向,就被开辟出来了。
哈勃在星系的观测里面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他把星系按照形态进行了分类,恒星的分类可以按照大小、光度、温度进行分类,但是在星系这个领域里面最常用的还是哈勃的形态分类法·「哈勃音叉图/哈勃序列」。
根据星系形态的不同,星系被分成以下几类:
当然目前发现的很多星系已经不再能够简单地用哈勃序列来描述了,但是哈勃序列一直被沿用至今,作为我们对星系的一个比较粗糙分类的一个技术。
图解:哈勃的形态分类法·「哈勃音叉图/哈勃序列」
「椭圆星系」实际上是椭球状的星系,只不过我们看到它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是一个椭圆,它的符号“E”这是取决于英文(Ellipse)·椭圆的第1个字母,椭圆的椭率是有大有小的,观测到的椭圆星系椭率有的大一些也有的会小一些,所以分别在“E”后面加上从0~7来代表星系的椭率:E0、E1、E2、E3、E4、E5、E6、E7。E0代表是正圆形的,而E7代表椭率是最大的。
椭圆星系的组成都是由单颗恒星构成的,但是恒星的分布非常密集,它们都是非常年老的小质量恒星,小质量的恒星它们的温度一般是比较低的,所以它们产生的辐射在颜色上是偏向红色的,因此无法凭肉眼把它们分辨出来。从中心到边缘,恒星的分布是从密到疏的,这些恒星都是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在星系里面没有或者说只有很少量的星际气体和尘埃。
银河系就属于「漩涡星系」,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漩涡星系还分成正常的「漩涡星系」和「棒旋星系」。漩涡星系(Spiral Galaxy)是具有漩涡结构的,符号用“S”来表示,在组成方面漩涡星系一般是由中心的核球、星系盘、星系晕、以及叠加在盘上的旋臂构成的,而在每一个组成的成分上面,恒星和气体的分布以及含量都是不一样的。
在旋臂上面主要的是大质量恒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旋臂往往表现得非常明亮,这是因为大质量恒星所产生的辐射很强,同时它会电离周围的气体使它们产生电离辐射。
而在星系盘里面是由小质量恒星占主导地位,恒星颜色一般都是呈现为蓝色。星系晕和核球通常都是一些年老的恒星,核球在整个星系里面所占有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观测这些区域的时候颜色一般是呈现偏向红色的。
漩涡星系旋臂缠绕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旋臂缠卷得很紧,有些缠卷得很松,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把漩涡星系分成:Sa、Sb、Sc这三个类型。
「棒旋星系」与「漩涡星系」非常相似,与正常的「漩涡星系」差别主要表现在最中心的核球的形态上,在「棒旋星系」里面最中心的区域不再是一个椭状的结构,而是一个棒状的结构,所以称这类星云为「棒旋星系· barred spiral」。
在「棒旋星系」里面旋臂是来自于“棒”的两端,完全类似于正常的「漩涡星系」,在「棒旋星系」里面也可以对“棒”所占有的比例以及旋臂所缠绕的程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SBa、SBb、SBc三个类型。银河系在真正意义上就属于一个「棒旋星系」,它是介于 SBb、SBc之间。
介于椭圆星系与旋涡星系之间的、无旋臂的盘星系,也就是在哈勃音叉图上,音叉和音叉柄交点的区域所对应的星系,叫做「透镜状星系」,与椭圆星系相比,透镜状星系具有一个盘状结构,不是一个椭球状的结构,但是它和漩涡星系相比,在它的盘上面是没有旋臂的,在组成上面更像椭圆星系,因为它主要的是由年老的小质量恒星来组成的,气体是非常少的。
根据「透镜状星系」中心到底是一个“核球”还是一个“棒”,来区分「透镜状星系」是属于“S0”或是“SB0”这两类,有核球的是属于“S0”,出现“棒”状的就采用“SB0”。
图解:中心透镜状星系半人马座a(ngc 5128)
上述提到的三类星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对称性,但是也有很多星系没有对称的结构,无论是在外形上面,还是在结构上面,外形或结构没有明显对称性的星系,称为「不规则星系」用“Irr”这样的符号来代表这类星系,这是来自于英文单词“不规则”的英文简写。
「不规则星系」往往富含大量的星际气体、尘埃,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大量地产生恒星,因为恒星是来自于气体和尘埃云的,气体和尘埃云的含量越多,就越容易形成新的恒星。
在「不规则星系」里面,有些是它自身形状就是不规则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它有着大量的恒星形成的过程,使得它的形态上看上去是不规则的。
在可观测宇宙里面大约有1万亿个星系,就目前对整个宇宙里面不同类型的星系的统计,「不规则星系」占据了整个星系世界里面的大部分,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图解:不规则星系/M82,位于大熊座
「量子力学」的本质,一篇文章让您轻松读懂什么是「量子力学」
时间的本质始终是科学界最大的谜团
所有符合直觉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空间就是维度里最奇特的代表
二、太空宇宙星系的天文知识1、宇宙的最初源头是一个奇点,即所谓的“宇宙蛋”,它凝聚了所有的时空质能,孕育着未来物质世界的一切,包括天体和生命。大约150亿年以前,宇宙蛋在一场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猝然爆发。大爆炸震撼出时空,物质世界破壳面出,宇宙史的纪元从此开始。
2、刚刚诞生的宇宙,空间从无到有并急剧猛增,仅仅10-32秒后,就暴胀到大约1光年的直径。在1秒钟时,由于大爆炸产生的极强高能辐身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宇宙成为100亿k高温的熔炉,所有物质被熬成一锅基本粒子汤。
3、紧接着,一场肆虐的原始宇宙风暴开始了,基本粒了之间发生
三、天文小知识页面冥王星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大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公转轨道: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39.5天文单位)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冥界的首领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39.553轨道长半径(千万公里) 5917.1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90800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367轨道偏心率 0.250轨道倾角(度) 17.1升交点黄经(度) 109.9近日点黄经(度) 224.2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4.74赤道半径(公里) 1500扁率?质量(地球质量=1) 0.0026密度(克/立方厘米) 1.10赤道引力(地球=1) 0.05逃逸速度(公里/秒) 1.2自转周期(日) 6.39黄赤交角(度)≥60反照率 0.15最大亮度+14.9卫星数(已确认的) 1概况: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2007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举行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发现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冥界的首领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
对未知行星(Pla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
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
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期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
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
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
地表上学习更多十二星座常识 知识请关注:wWw.Chaxz.cC】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
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
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
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奥尔特云(Kuiper柯伊伯带外的物质)。
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
Mike 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
听好了: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
它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缩写。
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相比,冥王星的发现可算得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
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
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 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质量:0.0024地球质量半径:1350千米周期:90465日轨道半长径:39.87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0.256轨道倾角:17.1°奇特的轨道冥王星在发现之初曾被认为是一颗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行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如此。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这段时间,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这是由于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每隔一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会彼此接近,在黄道投影图上两颗行星的轨道交叉。但不必担心它们会碰撞,因为它们的轨道平面并不重合,即使在交叉点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仍然是很大的。
它们会像运行于立体交叉公路上的车辆一样,各自飞驰而过。卫星的发现 1978年7月,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时,偶然发现冥王星小小的圆面略有拉长。
他把1970年以来所有的冥王星照片都找出来,结果发现这一现象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于是他断定冥王星有一颗卫星。由于冥王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以致在大望远镜里也不能把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分开。
这好比气象站的风速计,一根横杆连着两个圆球,在疾风中旋转。从远处看去,两个圆球融成一体,只能察觉出它时圆时扁的变化。
冥王星的卫星被命名为查龙(Charon)。在希腊神话中查龙是普鲁托的一个役卒,专在冥海上渡亡灵。
查龙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一样,都是6.39日。冥王星直径有多大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
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又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
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查龙直径为2000千米。
近年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查龙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大的。所以,有人说冥王星和它的卫星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
未知数最多的行星冥王星发现至今只有60多年,再加上又小又远,是目前大行星中面目最为模糊的一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太阳系航天探测的黄金时代,九大行星中已有8颗被行星际探测器近探过,只有冥王星是航天器未涉足的死角。
在各种天文书刊中给出的行星参数表上,冥王星这一栏留下的空白最多,即使被列出数据,有不少也被打上问号,表示不准确。除了一大串未知数外,人们对冥王星的身份也有怀疑。
冥王星的直径、质量是行星中最小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反照率为50%~60%,这同外行星的几颗大卫星很相似。冥卫星究竟是行星还是卫星?或是一颗大的小行星?然而,不管它是什么,作为太阳系遥远边界上的一个天体,它的神秘感对天文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冥王星将成为行星天文学的热门课题。有冥外行星吗?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土星是太阳系的边界,后来随着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太阳系边界一次次外延。
然而从理论上说,太阳系的范围应比现在的九大行星的范围大干百倍,甚至上万倍。太阳系中是否还存在冥外行星?对此,天文学家做了十分浩繁和艰苦的工作。
汤博在发现冥王星后的14年里,一直在用发现冥王星的方法寻找冥外行星。他用闪视比较仪仔细检查了362对底片(这些底片所覆盖的面积大约为全天的70%),从每张底片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新行星。
他发现了大量新天体,却没有冥外行星。科学家认。
冥王星***,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搜索冥王星单击图像观看高清晰版本Image:X2647- Pluton.发现史发现者克莱德·汤博发现时间 1930年轨道参数平均半径 5.91352*109 km偏心率 0.24901公转周期 248年197天5.5小时会合周期 366.74天平均轨道速度 4.7490 km/s轨道倾角 17.1449°卫星数量 3物理特性赤道直径 2344 km表面积 17 million平方千米质量 1.290*1022千克平均密度 1.1 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 0.6米/秒2自转周期 6天9小时17.6分轴倾角 119.61°反射率 0.30逃逸速度 1.22 km/s表面温度最低一般最高33开 44K 55K大气参数气压 0- 0.01 kPa氮 90%甲烷 10%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九颗。
目录[隐藏]* 1概述* 2冥王星的发现* 3漫长的公转* 4小小世界* 5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 6请参阅* 7外部链接[编辑]概述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而中国于1933年开始以“冥王星”命名,日本于1943年亦采用此名字(之前仍为Pluto音译),1989年9月5日过近日点(下次为2237年9月16日)、2114年2月19日过远日点(上次为1866年6月6日)。[编辑]冥王星的发现189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建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罗威尔天文台。
在那里,他想搜寻一颗可能存在的新的行星,称“行星X”。罗威尔计算出了那颗行星的所在位置,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能找到这颗行星。
1916年罗威尔去世,天文学家汤博继续在罗威尔天文台进行搜寻,把在同一天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底片,在背后灯光的照射下轮流先后显示,就会看到所有的恒星都没有变动,只有被拍摄到的行星会有位置变化,这样就能发现行星和小行星。1930年1月18日与23日,汤博在双子座拍摄两张照片,在这两张照片上发现一个移动的小点,就这样发现冥王星,但在3月13日才公开发表。
之前多次搜索冥王星的原因是由于它比人们预计的要暗弱得多。在1919年天文学家休姆逊曾以摄影方法纪录到冥王星,但十分可惜,两张照片也因其他原因(冥王星的像在污点上、冥王星靠在明亮恒星附近)而没有被发现。
[编辑]漫长的公转冥王星是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是地球离太阳平均距离的40倍,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运行速度又慢,因而要花上248个地球年才能围绕太阳“走”完一圈。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在远日点约有74亿千米;近日点也有44亿千米,而且轨道偏心率较大之关系,这时冥王星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略近一些(例如在1989年~1999年2月9日),但由于冥王星轨道倾角很大,故不会与海王星相交而碰撞(近日点时冥王星在海王星轨道以北公转,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在3.78亿千米以上)。
[编辑]小小世界1988年6月9日,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颗恒星的前面,根据恒星被遮掩的时间,天文学家们测定冥王星直径约2344千米,比月球还要小,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所以冥王星是个小小的世界。
冥王星离太阳极其遥远,因而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也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即使是最靠近太阳的时候,它所获得的太阳光也只有地球的九百分之一,所以冥王星那么寒冷(从−212℃到−234℃)。
[编辑]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1998年曾有议论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国际天文联盟(IAU)没有批准。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
此外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有人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这已不是行星的标准,但更大程度表明九大行星已是约定俗成而较难以让社会改变的,尽管已发现比王星大的外天体等原因。
另外,在海王星外的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数以万计的天体中最大的一个。
他们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未有人造行星探测器到访的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06年1月17日发射无人探测船新视野号去探索冥王星及柯伊伯带。在2005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S/2005 P1及S/2005 P2两颗可能是冥王星的卫星。
[编辑]请参阅*新视野号[编辑]外部链接*冥王星图片集*新视野号冥王星之天然卫星冥卫一|(S/2005 P1)|(S/2005 P2)太阳系Image:Solar Plas.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太阳系天体列表卫星/小行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彗星·恒星距离列表取自"blog/wiki/%E5%86%A5%E7%8E%8B%E6%98%9F"页面分类:冥王星|柯伊伯带|类冥天体新视野号***,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搜索新闻动态本文记述一项新闻动态。随事件进展,内容。
5.冥王星如此之小,天文学象是如何发现它的
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1855—1916)假定在海王星之外存在一颗遥远的行星,把它作为海王星运动时扰动的原因。
到1905年,为了发现这颗行星,罗威尔已经创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台: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镇的罗威尔天文台。(罗威尔同时也在搜寻火星上可能的“火星人”来解释这个红色行星上看着像“运河”的观测结果。
)在罗威尔去世以后,罗威尔天文台的员工继续着他的工作,而且他们也在寻找可以专注于这些搜寻的人。1928年,22岁的克莱德·威廉·汤博(1906— 1997)应聘了这份工作,他每天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对望远镜拍摄的大量照片进行研究。
汤博研究成对的照片底板,许多单独一张照片上就包含了 50 000— 400 000个星星、星系和小行星。通过使用一种叫做“闪视比较仪”的仪器(在这个仪器上有两张照片在一个显示仪上交互闪动,用来发现天体的运动),汤博最后观察到了一个在天空中“移动”的小亮点。
1930年2月18日,他在双子座星座里发现了冥王星,这个位置就在罗威尔当初预测的位置附近。非常有趣的是,科学家认识到(汤博也认识到)冥王星的大小还不足以导致天王星与海王星在它们轨道上的偏差。
汤博和其他天文学家进一步搜寻另外一颗可能的行星,它通常被称作“X行星”。但是这样的一个行星一直没被发现,也可能它永远不会被发现。
当利用“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的数据确定了冥王星真正质量的时候,所有天王星与海王星轨道上的偏差问题就解决了。
海王星被发现以后不久,从1850年开始,一些天文学家就分析,在海王星以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新行星。
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在仔细研究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异动的误差后,认定还存在一颗更远的行星。为寻找这颗行星,洛韦尔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
1905年,他完成了对未知新行星运行轨道的观测推算,并且着手用照相方法进行搜寻。由于这颗未知行星距离地球太遥远,搜寻起来极为困难,所以直到1916年11月洛韦尔去世时,都还没有什么结果。
洛韦尔所创建的天文台继承了他的遗愿,继续不懈地搜寻着这未知的行星。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
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美国天文工作者汤博加入搜索禾知行星的行列。
在数以百万计的星点中,要找到这颗未必存在的行星,其难度可想而知。汤博深知,行星看起来只是个恒星状的光点,似乎和恒星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从动态观察看,行星会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因而它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随时拍摄下来,再从比较中发现变化。确定了观察方法后,汤博根据洛韦尔的计算,首先把冥王星所在的天空区域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对一个个天区逐一进行搜索,并且在搜索过程中拍摄大量底片。
每隔两三天时间,汤博就要重新拍摄相同的天空区域,进行认真的比较。拍摄工作并不困难,但却极其费事——每张照片上平均有16万颗恒星,要在这么多星点中找到位置发生变化了的行星,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有些小行星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们并不是洛韦尔预言的那颗在“海王星之外的大行星”。
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艰苦和乏味。汤博特地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观测装置,可以同时比较两张底片,并能够较快地寻找到发生闪烁的光点。
这项艰苦的工作持续了近一年之久。1930年2月28日,汤博正在检查一组双子星座的底片,细心的他发现其中有一颗星在一段时间内在其他星星之间跑了一段。
“难道这就是洛韦尔预言但却没能找到的那颗行星?”面对日思夜盼的发现,汤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进一步确证清楚,他继续拍摄这个星点的照片。
几个星期过去了,汤博终于确证:这个星点正是期盼已久的新行星。正如洛韦尔所说的那样,它是运行在海王星之外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也就是以后被确认为太阳系中第九颗行星的——冥王星。这是汤博在大约两万多个“嫌疑分子”中千辛万苦找到的“海外行星”。
1930年3月13日,汤博对外宣布:他发现了“海外行星”!这也就是后来的冥王星。
好了,关于天文知识星系和太空宇宙星系的天文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