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空空,空气静静。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区,由于业主的不同环保自觉,这里不会出现噪音污染和废气排放。夏日,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让人感到温暖。
房子空空,没有人的味道。物业在这个时候开始推销空置房屋的租赁事宜,早已动员所有的保安在登记本子上撰写出如房屋地址,价格,交通环境,面积等一系列信息,希望能尽快为业主出租房屋。可是重重的沉默依旧。将房子当作升值理财的手段,不在乎房子实际的流动性。这些刚性需求的出租者,还有些情感上的失衡,使得整个社区变得越来越“冷漠”。
房子空空,前途未卜。当房子的无人伴随变成了社区的反常现象,这也向着一个问题的迎面而来。人口老龄化,青年追逐大城市,房屋置换投资代代相传,房屋成为了纸醉金迷的代名词,房贷拖累着饱受偏科困扰的经济。一件事物的变化不仅仅是由它自身决定,更多的是外部的变化。将目光投向营造一个面向人性的社区环境,是路漫漫的首步。
房子空空,成为了社区环保与营造的鲜明示范。即使在灾难来袭时,它依旧是可以提供庇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它的空闲彰显了社区保护方式的成效,但也逐渐减少了社区的交流与凝聚。对于没有任何社区助力的房子犹如寂寞的鬼魂,挂着隐藏的状态,缩进大城市的阴影之中。社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引起共同关注的方向。
房子空空,是当下社区八卦来源。这种让人有些呼之欲出的感觉,一部分是人们的好奇心,另一部分则是对该房子未来的寄托。想及自己老去,希望还能保持新鲜,或是看到世界万象,而这些都离不开房子。因此,只有“住”这个词才会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之一。如同场景般的一字一句突破“房子,租赁,房地产”的藩篱,这将真正地带起思考:到底如何才能逢房顺时,变弱为强呢?
房子空空,成为了社区面临的“困局”之一,我们需要将它打破,完善全新的社区生态,加强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互补关系。在这其中,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住区的人性化等因素相当重要,而社区也应该足够强大,以支持街坊邻居建立协作交流,互相间帮助和开发创意。只有这样,房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