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前有坟墓
屋前有坟墓,这或许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让人心怀恐惧。然而,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见证。因为,家住这里已经有七十年了。
屋前的这座坟墓,是我祖辈的落葬之地。由于地方太小,墓地已经全数占满,只有极老的祖父母或许还有机会入葬。自从我小的时候开始,就时常跑到这里放风筝、翻山石或是玩耍。家族每每换主,家门口的坟墓也随之改造。有时,砖头墙会重新砌一遍;有时,一群年轻人会在墓地里打拼几天,将借其他地方出来的石材和土块堆砌成新的坟墓;有时,还会有亲戚好友时常来此祭拜故人。
在这些年里,我都习惯了身边的这个环境,习惯了自己家门口的坟墓。每当走出房门时,我都会看到坟墓上的鲜花和插着纸钱的竹签。无论是日常琐事还是外出旅行,我都会依赖这座墓地和家族的共同体。品尝每一道青菜鸡蛋,我会想到父母的呵护;去市场买东西,我也会低头默默祷告。在这样的日子里,屋前的坟墓,不再恐怖,反而成为了亲情和宽恕的象征。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也开始越来越忘了读书时对坟墓的古怪感,越来越忘了父母和祖辈对我的期望。房屋几经翻新,最新的一轮还包括扩建角落,连带着把坟墓放到了独立的空地上。每当走在路上,我都可以看到粉刷墙和优美的地面花纹,以及墙内卡通里无时无刻播放的国内外最新流行曲,原来家门口的坟墓,已经变成了一道跨越时空的建筑,既有浪漫,也有现代感。
坟墓背后所蕴含的人情味,至今让我感到万分感慨。基于信仰和文化的融合,为一个家族,和一个国家,增加了独特的历史维度。在很多意义下,这座坟墓的存在,是那些过去的人所留下的镜子。它们或许并不是我自己的痛苦,但因为它们,我也能够快乐地成长。没有这个历史背景,或许我会失去成为一个完整人的权利。
最后,也谢谢那块可以感触历史和社会多元的坟墓。无论是造型、题材、铭文还是作品,它们都在不断地挑战人类理性的界限。因为它们,我们也能够理解历史、学会珍视生命和责任。这让屋前的墓地不再是一种负重,而是更积极、更具人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