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古代有哪些识人的故事和刘邦韩信识人故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古代有哪些识人的故事以及刘邦韩信识人故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刘邦斩白蛇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什么典故古代有哪些识人的故事刘邦斩白蛇的故事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江苏沛郡的平民之家。他曾任秦朝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响应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在沛县起兵。三年后,攻克秦都咸阳;四年后,打败项羽,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出身布衣,没有任何靠山,他从未钻研过治国平天下之策,游荡到四十多岁还未成家立业,却幸运夺得天下。后世广泛流传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他斩白蛇,举义旗,身经百战,平定天下,成为名垂千古的开国大帝。我们不禁要问:刘邦真的斩杀过白蛇吗?他真是龙之化身,受命于天吗?
我们得从刘邦的为人谈起,刘邦排行老三,喜欢结交各种朋友,厌恶耕田劳作。他的父亲看不上他的浪荡行为,认定他将来不会有任何出息。全家人也都瞧不起他。刘邦虽然生活上放荡不羁,却胸怀大志。有一次,他押送徭役去咸阳时,看到秦始皇出行那威风凛凛的帝王排场令他感叹道:“唉,大丈夫能像这样子,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提起刘邦的婚事,更是巧中添奇。刘邦的老丈人吕公是单文县人,他与沛县县令私人交情甚厚。他曾到沛县避祸,后来他请客表示答谢,来了许多豪杰捧场。萧何任宴会主办,萧何宣布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坐在堂下,分清贵贱。
刘邦虽分文未带,却宣称贺仪万钱。吕公亲自出迎,看他高鼻长颈的异相,知他日后必定发达富贵。宴后,提出愿意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刘邦四十三岁仍未娶上妻子,如今竟有人主动把女儿嫁给他,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儿,他赶紧迎娶回家。吕雉就是历史上的吕后。当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吕公家境好,女儿长得又不错,为什么嫁人这么晚呢?大约姻缘自有天注定。吕雉心性高,看不上寻常之人,高不成,低不就,耽搁成了大姑娘。看来,吕雉二十八岁等待的人,正是刘邦;四十三岁的刘邦单身这些年,也正是等待吕雉。他们的婚姻有着天作之合的神秘色彩。
始皇末年,刘邦受命押送刑徒到郦山修皇陵,刑徒们知道不累死也得活埋,就纷纷逃亡。刘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他们溜走。快到郦山时,人快跑没了。来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时,刘邦借酒壮胆,把剩下的刑徒都放了。
刑徒们得生了,刘邦却要亡命天涯避祸了。有十几个刑徒深受感动,愿意追随刘邦左右。刘邦带着他们连夜逃离大泽里。黑夜里奔逃,必须探路。刘邦命一人前方开道,不一会,那人惊恐万状地跑回来,报告刘邦说:一条水桶粗细的大白蛇挡在路上,前进不得,赶快绕路而行吧!刘邦酒壮英雄胆,拔剑而起,怒喝道:“我们是顶天立地的壮士,岂能怕蛇?我倒要看看谁敢阻我去路?”刘邦冲到前面开路,走不多久,果然一条巨蛇盘踞在道上,把小路堵得满满的,雾气弥漫,飘过一团团腥气,令人作呕。刘邦挥剑将白蛇斩为二段,腥热的污血喷了他一身,没走出几里路,刘邦酒性大作,睡倒在路旁。
后面的人走到斩蛇的地方时,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嚎啕大哭。众人问她缘故,老妇人悲哀地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他不该下凡间闲游呀!他睡中化蛇,哪知挡了赤帝之子的去路,被人家杀啦!”听了老妇人的话,众人只当是胡言乱语。可奇怪的是,大家再回头看时,老妇人消失了,连斩杀的白蛇也不见了,众人惶恐之中始信有其事,刘邦酒醒得知此事,也隐约相信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多次巡行天下,他的目的有检查地方政绩,震慑天下黎民的目的;也有寻仙访道,找那长生不老药的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剿杀推翻秦朝江山的掘墓人。他常听人说东南有龙气,就多次寻找,却发现不了。
而当初刘邦带领刑徒们躲进砀山避难时,四处隐蔽,极难发现,而他的妻子吕雉轻易就找到了。刘邦问她原因,她说刘邦藏身之所的上方常有五彩云气缭绕,对应云气的位置,就是刘邦的躲藏地点,真是神乎其神了。
关于刘邦的传说虽然神奇感人,但显然经不起科学的推敲。说刘邦是赤帝之子,非常荒唐,不仅现代人,连古人也未必相信,那么史书为什么还要加以记载,以讹传讹呢?
后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需要。刘邦乃一介平民,无权无势,又没有财力做后盾,他若起事,必须有一种强大的号召力,动员起广大民众的支持。当初斩杀白蛇也许是有的,作为开国之主,他有这种勇气。但是说白蛇是白帝之子,显然是人为编造的。编造这种神话的目的,就是神化刘邦,拢住人心,死心塌地地跟他打江山。试想,赤帝之子乃真命天子,到人间当皇帝还不是理所当然吗?刘邦的谋士、亲属极力传播这个神话,使更多迷信君权神授的人们相信这种事,纷纷投奔刘邦,使起义队伍不断壮大,最后夺取天下。
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政权,曾召集众臣,探讨得失,他总结得天下的关键是三个人用得好: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张良;识人善用,主持政事、保障供应的萧何;带百万兵,攻城掠地的大将韩信。由于刘邦的认识非常《了解更多十二生肖属相 资讯请关注:www.xzMeNg.Cc。】明确,他心里自然明白,所谓赤帝之子之说,纯是糊弄人的,是权宜之计,真正夺取江山,还要靠人去打去拼,而不会天上掉下大馅饼的。
等到刘邦做了皇帝,谁还敢说他当初编造神话?统治阶级凭此当法宝,正可以加强和巩固统治,让老百姓打心眼里服从和拥护汉朝的统治。后世的统治阶级更要利用这种说法维护自己的统治,怎会给老百姓分辨真假的权利?若真有人敢于直言,就一定会遭到迫害。也许刘邦斩了一条小蛇,被吹嘘成巨蛇,或许压根没有什么蛇挡路,刘邦指使手下编造出来这个大谎言迷惑别人,历史真相到底如何,谁也说不清楚了。
刘邦斩白蛇用的什么剑?
这把剑的名字其实并没有流传后世,《广雅》记载过一把叫“断蛇”的剑,王念孙在《疏证》考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他是认为这把“断蛇”就是高祖斩白蛇的“三尺剑”,而《西京杂记》里面仅仅称之为“高祖斩白蛇剑”,并称其“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至于所谓“赤霄”的名字,来自一本叫做《古今刀搜索剑录》的书,历史上该书早已亡佚,我也看过现在的这个版本,内容完全不是古人笔法,可以轻易断定是后人伪造的,所以不足为信。
汉代镇国之宝当然是开国皇帝刘邦的佩剑——斩蛇剑,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斩蛇剑自然被当作镇国之宝收藏,可是两千多年来斩蛇剑却一直不见踪影,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得从斩蛇剑的一段传奇经历说起。
一、斩蛇剑的传说
《史记》说,刘邦为亭长,押送劳役去骊山,结果多数劳役半道就跑了,他想,反正到地方也都跑完了,干脆让他们都跑走算了,半夜,他解开绳索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不管了。众人一哄而散,只有十余人留下陪刘邦喝酒,酒后夜行,遇一大蛇挡道,刘邦拔剑将蛇砍为两段,随后有一老妪在蛇旁大哭,问她哭什么?她说被斩之蛇乃白帝之子,今为赤帝之子所斩,所以哭。因为秦始皇听说东南有天子气,曾多次派人巡查,所以刘邦心中暗喜。不过被斩之蛇突然化为一道轻烟说,你今天将我斩为两段,200年后我要将你的江山斩为两段。为此刘邦又有些忧虑,这就是东、西两汉的来历。刘邦斩蛇起义创立了大汉王朝,斩蛇剑自然作为标志性国宝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二、斩蛇剑什么样
《史记》注引里说,“斩蛇剑长七尺”,而刘邦却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那么斩蛇剑到底是三尺还是七尺呢?《崔豹古今注》说“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有人分析,三尺剑应是亭长佩剑,当时因为蛇比较大,刘邦另外找了一把七尺剑将蛇砍死。还有人说,斩蛇剑是把神剑,佩之三尺,用则七尺。这些说法孰是孰非一时难以辨别。还是《西京杂记》的描述比较形象,对我们了解斩蛇剑或许有所帮助,《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
三、斩蛇剑下落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履,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八万器械,一时荡尽。”***皇帝司马衷继位后,因皇后贾南风专权导致“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权风雨飘摇,各地军阀进京像走马灯一样,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无情大火焚烧了国家武库,当时负责管理武库的张华恐有叛乱,命令卫士先做好警卫,然后再去救火的时候为时已晚,208万件国家宝藏以及孔子履、王莽头颅和斩蛇剑等世界级宝物全部化为乌有。
但是据梁朝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说:“元康五年,闰月,晋武库失火,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这段记载言辞令人生疑,“穿屋而飞”到底是葬身火海的隐讳之词还是隐喻一段不为人知的内幕?不得而知,但是与此相印证的还有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此书记载:“至宋靖康,金人掳去古物,又有女娲琴、孔子履,何耶?······又唐宣宗令有司仿孔子履名“鲁风鞋”,宰相以下俱效之,号“遵王履”,则似孔子履未焚也。”尽管史书上对这些宝藏的下落存有争议,但作为汉代镇国之宝的斩蛇剑却一直没有重现江湖。
项羽进了咸阳,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18个异姓侯王,称为西楚霸王。在这18个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是。他把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中东)去了。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汉王急坏了,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水兵。项梁死了,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汉王刘邦到南郑去后,韩信就投奔了汉王。
汉王也只让他当了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就要被砍头时,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
汉王于是派韩信做了管粮食的官。后来,丞相萧何见到韩信,谈话中,认为韩信很有才能,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踏上了逃亡的小路。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顾不得向刘邦报告,连夜率人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是去追赶韩信,立刻拍桌子:“大将跑了几十个,没见你追,一个寸功未立的韩信逃亡,你却亲自追赶,显然是在骗我。”萧何笑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容易得到,天下多的是,而像韩信这样的人,失去这一个,天下就没有第二个了。
大王如果愿意做一辈子汉中王,那就用不着留韩信;如果大王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能帮助你完成这个大业了。”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相信韩信一定有些过人之处,就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并不满意,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又深信萧何的刘邦,当即决定:“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说着,刘邦就准备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
萧何又直言不讳地说:“大王平日骄慢无礼,拜大将是件大事,不能儿戏。如果大王真心要拜韩信为大将,那就应该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刘邦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刘邦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拜的大将竟是平日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韩信后来果然不负萧何所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兴汉三杰。
扩展资料
萧何追韩信处:
萧何追韩信处是汉中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中市留坝县马道镇北侧的凤凰山下,距汉中市45公里。现存有嘉庆十年和咸丰五年两通石碑,记载着公元前206年“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典故。
相传韩信弃楚投汉之初未受重用,无奈不辞而别,独骑北上,是夜寒溪夜涨道路受阻,萧何星夜追至,力劝韩信回到汉中。刘邦筑坛拜将,终成帝业。“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典出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月下追韩信
1、姜子牙遇文王:周西伯外出打猎,在渭水北岸遇见太公,与他交谈国事,之后将其任命为国师;
2、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奇人,并劝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
3、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元世祖忽必烈不重资历,大胆提拔人才,将十八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
4、三顾茅庐:刘备为求诸葛亮辅佐,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文章分享结束,古代有哪些识人的故事和刘邦韩信识人故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