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何意(兰亭之会岂有古今何意)
兰亭何意 兰亭,又名兰亭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一座相当有名的景点。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郊,是唐代文学家王羲之所题挽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地方。兰亭之名,源自唐代文学家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兰亭序则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兰亭序》记录了王羲之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春日游,并在兰亭阁中举行了一次书会,记录了与友人们共饮、吟诗、抚琴的情景。因此,《兰亭序》在文化史界被称作“墨宝不朽”的典范著作。 那么,兰亭何意?在《兰亭序》中,王羲之称:“兰亭者,山阁也,临丝桥之上,闻两岸之波声,而咏古之调。”在王羲之的笔下,兰亭是一座位于山上的小阁楼。而在这四个字中,蕴含的是王羲之旅游中的情感与思考,以及他对书法、古乐、古诗等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细细品读《兰亭序》,不难看出王羲之此行的真正目的:他是来求一种心灵上的趋同。在书会上,王羲之和友人共享音乐、诗歌、酒宴等乐趣,孜孜不倦地探讨文化艺术的精髓。在王羲之的笔下,这一次书会,不仅仅是朋友间的相聚,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会谈,是一种心灵上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因此,这个曾经的兰亭,有着王羲之对于生活追求的讲述,更有着他对于文化艺术振兴的期盼。 在兰亭,王羲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种精神特质——敬天爱人。在那里,他感悟自然之美,赞叹朋友之情,更在书写兰亭序时,表达了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王羲之所在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华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文以载道”成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文化艺术成为了一种传承民族文脉、继承文化传统、传达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里,王羲之的兰亭之行,表达了他对于当时文化艺术的期盼和对于社会的信仰。 可以说,《兰亭序》是中国文化艺术历史上的典范之作,它在中华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重要文化代表。从王羲之的兰亭之游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王羲之所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情操和非凡的文化探索精神,也是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次重要贡献。 最后,兰亭何意?兰亭之意,不仅仅是王羲之探索精神的体现,在那个时期里,它代表的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鼎盛,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价值和中华文化的底蕴瑰润。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王羲之的兰亭之意中看到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体会到人性的真善美和墨者之道的精髓。因此,让我们学习王羲之、亲近兰亭,弘扬中华文化,让文化艺术之美在今天得以延续发扬。